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红岩见脊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04:55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肃穆的气氛中,我缓步走向在红花绿树簇拥中巍然屹立的一座纪念碑式的群像雕塑,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向它默默地良久注视着。那青灰色岩石的数位狱中志士雕像,栩栩如生,脸上呈现出冷峻刚毅、视死如归的神情,虽饱受毒刑摧残但却挺直了不屈的脊梁。此时,我真是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真想对着逶迤起伏的山脉、对着一望无垠的天际,发自肺腑地呐喊出:“你们才是真正的人格楷模,你们才是中华民族的真正脊梁!”

  这里是当年国民党军统魔窟息烽集中营。集中营礼堂现已辟为展览厅,展厅中悬挂的图片、资料告诉我,这座监禁、摧残、杀戮“政治犯”的秘密监狱,却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称号,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群山怀抱的封闭性地理环境,加上反动当局挖空心思的巧妙伪装,使这“行辕”一直被笼罩在厚黑的面纱后,鲜为人知。

  然而,展厅内的照片和陈列的各种刑具却告诉我,这座血腥魔窟先后监禁过杨虎城、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韩子栋、黄显声、张露萍、宋绮云、马寅初等著名人士。在这一串响当当的名字中,分别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壮举。集中营暗无天日的牢房中先后关押过1200多名“要犯”,被秘密杀害和折磨至死的就达六百余人,下落不明的达四百多人。

  怀着悲愤的心情,我步入囚禁区,木质结构的一溜平房式牢狱,映入眼帘。登上台阶,朝牢房内望去,里面昏暗潮湿,阴气逼人。“囚徒”们成天成夜、累月积年地挤坐一团,过着不知年月日时犹如远古时代“日月未分”的那种混沌生活。我看到囚徒睡觉的通铺上标有每人的位置,仅一尺三寸宽,连翻身的空隙都没有,拥挤得像罐头里的沙丁鱼。讲解员告诉我们,狱中的伙食差得令人难以置信,饭是霉米做的,一股怪味,尤其到了夏天,馊气熏人;菜则是用白水煮老牛皮菜叶子,或者煮萝卜皮、白菜帮等、上面还漂着各种令人作呕的小虫子。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几乎每个人都患上了疾病,像浮肿、夜盲、瘫痪、风湿、心悸、肠胃病等。一到“放风”时间,从牢房中拖着沉重身躯步履蹒跚地走到院中的人,突然接触到阳光,常会突然晕倒,瘫软在地上。

  在被称为“义斋”的女牢房,我站立了良久,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一位宁死不屈的女共产党员的形象。她叫张露萍,被杀害时年仅二十四岁,在生命最灿烂的、最绚丽、最美妙的时段,身中六弹怆然倒在了刽子手们的乱枪之下。她临刑前怒目圆睁、转身面对敌人并指着自己胸口发出“有种的朝这里打”的呐喊。我曾读过有关她的文章,知道她刚满十八岁就从延安“抗大”毕业,秘密打入军统特务机构的电讯台。在一年多时间内,源源不断地报告了许多极其重要的机密,为抗日救亡和与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提供了重要情报。后不幸被捕,被震惊和盛怒的最高当权者定为死囚。她在狱中的出色表现,她的刚强性格和谈笑风生,尤其是盛怒之下重重扇了集中营少将主任两个响亮的耳光,令这个以提审为名对她动手动脚的禽兽无地自容、狼狈不堪。我曾为她的英雄事迹感动过,这次在她被囚禁的牢房前,我内心又一次受到强烈的震撼。

  在标有“马寅初关押处”的“平斋’牢房前,我停下了脚步,走进这座光线昏暗、低矮潮湿的“感化室”,向这位忠肝义胆、铁骨铮铮的著名学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史实告诉我,时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和中国经济学社社长的留美博士,对“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揭露“四大家族”贪污腐败,甚至提出开征“临时财产税”以重征四大家族财产作为抗日经费的主张,致使老羞成怒的“委员长”密令宪兵将马老劫持到息烽集中营关押。然而,胸怀正气的马老虽在这囚室内度过了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但其报国之心却并未受丝毫“感化”。

  这些仁人志士,真是国家民族的脊梁,令我永远钦佩和怀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