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审计不点名”真的理性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07:48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话题:近几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因措词严厉地点出违法违规部门的名字而反响强烈,被媒体称之为审计风暴。但今年所作的2005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却难以看到具体部委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宏观的共性的表述。审计署法制司司长王秀明解释说,“不点名”是根据最近修改通过的《审计法》的一些要求作出的变化和调整,“我觉得报告更加理性,更有利于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揭露,问题更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据6月28日央视报道)

  或许,由不留情面地点名到为违法违规者讳,是试图将风暴式监督逐步过渡到常态型监督。但直言不讳地说,审计报告“不点名”是让我感到极其失望的。

  王秀明司长说,“不点名”的报告更加“理性”,这让人极其难解。“不点名”就是理性,这是哪门子逻辑呢?点名与“不点名”绝对不是判断理性与否的标准,有助于减少和杜绝问题的出现才是理性的。“不点名”只是让违法违规部门感觉到了“理性”,而公众则丝毫体会不到这一点。说什么“‘不点名’更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揭露”,就更可笑了,点名难道就是浅层次的揭露?“不点名”又如何会让揭露的层次更深?至于是公开点名能让违法违规部门更重视,还是“不点名”能让其更重视,这样浅显的道理就更不值得辩驳了。

  “不点名”不是什么理性,倒似是对违法违规者的妥协。可以想象得到,每年审计风暴刮起,处于风暴中心的审计署面对位高权重、地位并不下于己的违法违规者,压力是巨大的。但压力大并不能成为妥协的理由,要知道,作为国家的“看门狗”,就必须见了违法违规者就咬,就必须让被咬出者的脓疮暴露给公众看。更重要的是,忠诚履职的“看门狗”背后,有广大公众的强有力支持,李金华审计长此前频掀审计风暴所获得的巨大赞誉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是更宏大的力量,那么,又有何妥协的必要呢?

  对违法违规者不仅应该点名,而且应该在可能会产生传播效应最大化的场合点。这是公共信息发布的一种常识。审计报告公开点名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必须。政府所花的钱,一分一厘皆来自于纳税人,公众有权知道这些钱都是怎么花的,倘若它们被乱花了、被中饱私囊了,那么就更应该让公众知道责任人是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是代表公众议政的,如果连他们在最应该知情的场合却只笼统地知道18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7个部门瞒报收入,那可以想见公众的知情权会打多少折扣。

  总而言之,“审计不点名”的理性,公众不需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