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群老人在太行山的燃情岁月———老县委书记郑永和和他身边的老共产党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09:39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一群老人在太行山的燃情岁月———老县委书记郑永和和他身边的老共产党员

  

一群老人在太行山的燃情岁月———老县委书记郑永和和他身边的老共产党员

  

一群老人在太行山的燃情岁月———老县委书记郑永和和他身边的老共产党员
阅读提示

  在辉县老县委书记郑永和的倡导和组织下,由一群老共产党员组成的辉县老干部服务队于17年前成立。如今,老干部服务队88名队员中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已60岁出头,他们都是离退休的领导同志,本该在家颐享晚年的幸福时光,可是他们却放弃了安逸,选择了继续为辉县太行山区的建设贡献心血和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诞辰85周年来临之际,记者走近了这群老共产党员——

  老干部服务队服务百姓

  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比帮助老百姓干点实事更让人高兴了!

  近日,辉县市太行山深处的松贡水村、赵窑村、平岭村、火曼村、方山村等村子又传出一个喜讯:蓄水13万立方米的红岩塘坝完工了,7月1日就要开闸放水,那4000多亩望天收的旱山地,就要变成水浇田了!由这条长52米、高14米塘坝蓄起黑鹿河水及汛期的雨水,一年还可为方山村、张村等地相连的大大小小蓄水池增添1200多万立方米的水。

  “郑书记和老干部服务队又给咱山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在记者采访时,山民们总少不了这句感叹。

  2002年夏天,由郑永和等老干部积极倡议修建的辉县市“西水东调”工程——北干渠落成后,解决了辉县东北部山区4万多人的饮水问题。

  为了让北干渠发挥更大功效,这几年,郑永和与老干部服务队又带领山民修建了1600米长的赵窑村虹吸工程,以及配套的支、干、斗、毛渠。渠水流到的荒山土坡,变成了庄稼地、果树林!

  去年7月,83岁的郑永和在红岩塘坝工地上劳动时突然摔了一跤,没过一会儿,他的眼就肿得睁不开了。送往医院后,郑永和被诊断为脑积水。经医院全力抢救后,郑永和才脱离危险。

  省领导来看望他,郑永和没谈自己的病情,而是一再叙说着红岩塘坝工程。随后,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张成智带来了50万元的工程用款。塘坝工程最大的“拦路虎”扫除了,工程提前一个月保质保量完成后,郑永和同服务队的老干部们开心地笑了。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比帮助老百姓干点实事更让人高兴了!

  柿树受灾牵动他的心

  “国家干部有离退休制度,共产党员可没有离休退休的时候!”

  6月22日,记者来到新乡市中心医院。84岁的郑永和躺在病床上,今年6月中旬,他因心脏病复发住进了医院。

  提起他和老干部服务队为老百姓干的那些数不清的好事,他连连摆手:“没啥写的,那都是该做的。”

  满头银发的郑永和在辉县80多万老百姓心目中是一位传奇般的英雄,曾经带领全县人民创造出奇迹——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任县委书记的郑永和每到冬春农闲季节,就带领全县10万劳力与穷山恶水作战。开山路、建水库、砌水渠、修梯田、种果树和绿化树。10年间,建成中小型水库18座,修水渠3262公里,打机井6000多眼,新辟山区公路370公里,水浇地由30万亩发展到60万亩。水泥厂、化肥厂、炸药厂、机械厂,社办企业红红火火,财政收入增长了41倍!辉县成为当时全国县城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之一。

  后来,郑永和担任过水电部副部长,河南省委副书记,1986年离休后回到郑州。

  1989年春节,辉县常村乡燕窝村青年农民秦永贵的一封求助信让郑永和彻夜难眠。被山区群众称为“铁杆庄稼”的柿树,近几年一到挂果时节,受柿蒂虫啮咬,全部坠落,农民只好把柿树刨掉当柴烧。郑永和带领全县人民种下的100多万棵柿树,如今只剩下40万棵。

  春节期间,一批离退休老同志来看他。郑永和诚恳地说:“群众有困难,咱得想法帮。我就不信连个柿蒂虫都治不了。”看着大家都不出声,郑永和把眼一瞪:“我决心已定,你们不去,我一个人去!国家干部有离退休制度,共产党员可没有离休退休的时候!”

  与郑永和同岁的老县长李灿站起来说:“你在职的时候我跟着你干,现在我还愿意跟着你干!”原县工商局长崔德良、县教育局长原永、县农委主任杨有金等也纷纷表态:“别说了,郑书记,我们跟着你干!”就这样,郑永和与25位当年的老部下、老党员组成了老干部林果治虫队。

  当年春天,郑永和拉上原县林业局的傅铭义,住进了农民秦永贵家。他们钻进柿园一天到晚不出来,观察柿蒂虫繁殖规律,琢磨如何治虫。第一年住了40天,第二年住了35天,第三年终于摸索出了灭虫规律。柿蒂虫被治住了。秦永贵家的6棵柿树当年收柿子1000多公斤。1988年辉县柿子年产量只有99万公斤,1994年就达到500万公斤。

  后来,老干部林果治虫队的战果又扩大到除治山楂、核桃、黄楝、泡桐等9个树种的虫害。1994年,辉县市果品产量达3200万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

  同时,郑永和与治虫队还带领群众搞荒山绿化。十几年来,他们共栽松、柏、银杏和果树20多万棵,成活率在90%以上。

  为山区引来“生命之源”

  辉县山区最后4万名山民群众人畜吃水的困难解决了。

  治虫队改名为老干部服务队,还要从方山引水工程说起。

  1991年春天,郑书记带老干部们来到张村乡尖山洼村帮助治虫。农民王明富诉苦说:“人家那些地方水库的水满当当的,俺这片的人却连口水都喝不上。一到干旱年景,就得翻山越岭到县城去拉水吃。村里原来有52户人家,因为没水吃,已搬走了32户,连村主任都走了,只剩下我们这些穷庄户。”

  郑永和掉泪了:“乡亲们跟着我们闹革命几十年,还过着这样的苦日子,我对不起大家!没有水,咱上天入地也得弄来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跟你们一起干!”

  郑永和以前曾多次对这一带实地勘察过,形成一个引水方案——在方山西部取水,用群库汇流送来的渠水,提水上山,再开凿总长约2000米的3个山洞,就可以把水源引到尖山洼村、平岭村等村庄。尖山洼村和平岭村的村民们找出钢钎、铁锤,卖了圈里的猪羊,凑了5000元钱,买来雷管炸药干起来!

  郑永和知道,光靠小山村的力量是凿不通山洞的。他请求辉县市领导支持,成立了工程指挥部,他任顾问,后又到县直部门和企业筹来8万元。他还把省人畜吃水指挥部指挥长袁隆拉到工地实地考察,后来袁隆设法分批拨款100万元。

  1992年7月1日,方山引水工程建成了,尖山洼家家吃上了自来水。山民们看着流来的清水,欢呼雀跃。将那三个被打通的洞分别命名为益民洞、思源洞、红岩洞。

  但郑永和知道,辉县东北部山区还有5个乡、100多个村的4万多名群众在过着滴水贵如油的日子,解决的办法就是修建北干渠——西水东调。郑永和几十次带老干部服务队和水利专家实地勘察。1999年,时任辉县市委书记的王建勋及领导班子将北干渠工程列为“全市第一号扶贫工程”,四大班子领导和市直各单位员工到建设工地上劳动。48支农民工程队主动请缨……一时间千军万马战太行,当年辉县人民战山治水的情景重现了。

  2002年7月1日,投资4000万元的北干渠工程提前一年完工通水,辉县山区最后4万名山民群众人畜吃水的困难解决了。

  为群众开辟“致富通道”

  十几年来,老干部服务队帮助山区群众修路25公里多。

  “平岭平岭,没有平路全是山岭。”这是流传在张村乡平岭村一带老百姓口中的话。这里地处太行山深处,自古下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近几年,平岭村830多口人,外迁只剩下380口人。

  1998年,郑永和决心带领平岭村的群众打开一条通往山外的路。2500米长的劈山公路,他们排除万难修好了,但路经桃花掌这条深沟,需架设高20米、长65米、宽7米的大桥,专家估计要86万元。

  郑永和一方面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大家集资捐款,另一方面他一回到家里就招呼老伴给5个儿女打电话,让他们速来商谈要事。一见面,郑永和就说,“修桥需要钱,你们各捐1万元,我也拿出1万元,咱家凑6万元”。儿女们经济不富裕,也不愿意让一个月只有1600多元退休金的老爹再掏钱。但郑永和一摆手:“你们谁也不要替我拿,这1万块钱是我的心意。”

  老干部服务队的队员们也慷慨解囊。为了省钱,老干部服务队吃住在工地,老县长李灿年龄已近八旬,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也在工地同大伙一样搬石头、抬筐。老队员冯全文在修红岩洞时四处奔忙,长时间忍受胃疼,不舍得离开工地,直到胃部大出血,送医院一检查:胃癌晚期。郑永和去看他,他拉着郑书记的手说:“我做了个梦,梦见尖山洼的水池里有水了,满当当的……”去世前,冯全文要求把他埋在方山上——他要看着清水引上山。

  老干部服务队和山民们修桃花掌大桥的困难,被时任新乡市交通局局长韩世合等人得知后,送来了5000斤大米和10万元钱。郑永和却跟队员们说:“这大米咱不分,钱也不动,都用在修桥上,咱用大米跟乡亲们换石料。”附近几个村的乡亲们得知后说:“别说换大米,就是不给米,这路修好了,还不是我们大家得益?”

  大桥修成后,其中五分之一的石料是用5000斤大米换来的。后来,原新华社社长穆青来到辉县,听了这段故事后,感慨不已道:“这桥就叫5000斤大米桥吧!”并挥笔题写了桥名。

  十几年来,老干部服务队帮助山区群众修路25公里多。

  穆青等人也加入服务队

  郑永和开玩笑说,你还没有退休,不够资格。

  原新华社社长穆青,自上个世纪70年代认识郑永和,了解他带领辉县人民战天斗地的情况后,一生中曾9次来到辉县采访。还在任新华社社长时,穆青就要求参加老干部服务队。郑永和开玩笑说,你还没有退休,不够资格。1994年,穆青正式退下来后,就成了服务队的一名队员。

  当年红旗渠修建的组织者、领导者、后任国家公安部副部长杨贵,《望》杂志总编辑陈大宾,新乡日报社摄影部主任牛子祥退休后也成了服务队队员。一有机会,穆青、杨贵等人就来到辉县参加老干部服务队的劳动。在辉县,穆青等人打药、治虫、抬石头、修路,干得十分认真。

  穆青去世时,郑永和与服务队专门在尖山洼的服务队活动基地为他摆设灵堂,悼念这位老战友。

  绝壁上刻下“人民永和”

  它刻在太行山千仞绝壁上,也矗立在群众心中!  

  老干部服务队的人也说不清,是谁什么时候在红岩洞外的绝壁上凿下了“人民永和”四个大字,山民们说是当地百姓自发凿的。

  郑永和与服务队为改变山区面貌,几十年来跑遍了辉县的山山水水,同山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早些年防虫时,郑永和为感谢房东秦永贵一家,年年春节都把他们接到自己家过年,过完正月十五才让走,这让秦永贵一家一提起来就感激得掉泪。

  群众也把郑永和当成最亲的人。那年,郑永和同妻子陈梅等到山里植树,一段山路被冲毁,很多车辆堵在路上。有山民看到车里坐着的是郑永和,立刻组织疏通交通,又把郑书记的汽车从后面抬到前面,让老书记的车先过。

  “人民永和”是群众给郑永和与他身边的一群老共产党员凿下的石碑,表达了对郑永和及老干部服务队这样一批老共产党员的敬仰、感激和期望之情。它刻在太行山千仞绝壁上,也矗立在群众心中!

  □记者刘新萍通讯员饶全喜文牛子祥图

  修建北干渠时,郑永和(左一)在工地上。

  郑永和与山民们在工地上边吃边讨论工程进展情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