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第一个在建设施工期开展工程环境监理试点,并建立了工程环境监理制度的项目 青藏铁路环保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通车后,将做好运营后环保工作监督检查;对通车后的旅游开 发开展规划环评;正式投运3~5年后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09:49 中国环境报

  (记者步雪琳)

  本报6月29日讯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负责人今日对外通报青藏铁路环保工作情况。他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青藏铁路的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大量措施,努力减轻和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青藏铁路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第一个在建设施工期开展工程环境监理试点,并建立了工程环境监理制度的项目。

  这位负责人说,青藏铁路建设项目立项以来,国家环保总局一直将其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从环境影响评价到施工期的各阶段加强监督管理。青藏铁路开工以来,国家环保总局每年都组织有关部门对青藏铁路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同时加强青藏铁路沿线青海、西藏两省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并部署了青藏铁路试运行前的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这位负责人说,青藏铁路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铁路史上最特殊、要求最高、工作内容最复杂的一次环境影响评价。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体现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及环评指导设计、施工、环境管理的原则。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对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索加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区段进行了多方案比选,尽量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在桥隧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的需要,共设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为保证藏羚羊等野生动物顺利通过青藏铁路,国家环保总局加强与青藏铁路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林业局、铁道部等部门的联系,加强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可可西里野生动物通道的跟踪管理,及时研究完善和改进措施。为保护湿地,要求选线、取弃土(渣)场的选择尽量避开湿地,必须通过湖泊、湿地时,首选以桥代路方案;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线路对地表径流的切割影响,采用桥涵措施保证地表径流对湿地水资源的补充。

  这位负责人说,青藏铁路环评还分析了工程的环境风险和次生环境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分析了异地生物入侵的风险及其入侵原因,从生物安全角度提出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的综合防治对策;分析了施工期和运营期危险品等事故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风险,从设计、施工、运营3方面提出防范措施;分析了工程建设、运营后,因交通环境的改变,沿线人口布局、工农业结构、资源和能源利用、城乡分布等的变化情况,以及上述变化对当地环境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了避免或减少次生环境影响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这位负责人说,青藏铁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限定施工活动范围,尽量减少施工活动的生态影响。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合理规划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和施工营地,尽量减少地表植被破坏;严格指定取弃土场所,保持冻土层稳定。国家环保总局与铁道部还共同编制了《青藏铁路施工期施工人员环保手册》和《青藏铁路施工期管理人员环保手册》,发给各参建单位,对施工和管理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这位负责人说,青藏铁路通车后,将做好青藏铁路运营后环保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铁路运营后可能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青藏铁路通车后的旅游开发规划开展规划环评,严禁在沿线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开展旅游。在青藏铁路正式投入运营3~5年后,还将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进一步完善、改进生态保护措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