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楼道“发帖”寻包引发邻里误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10:20 新文化报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我们许多人从小念到大。然而,现代都市里,随着一栋栋高楼大厦的崛起,一扇扇高级防盗门的安装,邻里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

  你认为失主应如何处理好此事?邻里关系该如何处理?请拨打本报热线0431-96618发表观点。 本报讯(实习记者 姜彦艳) 小刚(化名)租住在长春市绿园区一栋居民楼内。27日晚,他下班后将装有重要物品的手包丢在了楼道内,急忙在小区及楼道内“发帖”寻物
:“好心邻居,本人于27日17时30分,将一手包在楼道丢失,如有拾到者可将现金留下,把手机卡和证件归还,无比感谢……”就这么一张简单的寻物帖,却引来了楼上楼下一场误会,使得楼道内贴满了“骂人帖子”。

  小区:骂人帖子贴满楼道

  昨天,新、老寻物帖还并排贴在一楼的墙壁上。记者上到二楼平台,几个单元门上都贴着小刚手写的寻物帖。在4单元楼下的防盗门外也贴着同样的寻物帖,但打开防盗门,里边的帖子却截然不同。打印的一张上边写着“做人更不能太损,太不道德!……让人骂你后半辈子……”的话语。沿着楼梯上去,每层墙上都有几张打印的留言帖。

  邻居: “跟帖”遭怀疑 帖子猛增

  怎么一份寻物帖,又有了第二个版本?邻居大勇(化名)道出了原委。

  大勇说,28日他在自家门外发现了邻居贴出的寻物帖。“看到这样的帖子,我也很难过,毕竟楼上楼下的。于是我拿笔在上边给他写了回帖:‘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可惜我没有捡到,希望你的包能尽快回到你的手中。’”大勇说,“没想到,回帖的第二天,全楼的帖子数量猛增,而且当晚我回家时,发现自家大门上帖子的内容完全假定我就是偷包人,很多伤人的话让我非常难受。我的好心,就这么被他误解了。”

  大勇委屈地说:“这样做完全搞坏了邻里关系。”

  失主:确实冲动 无奈之举

   按寻物帖上的电话,记者联系上了失主小刚。他说他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27日17时30分,他像往常一样骑车回家,把车停在楼道。“我把装手包的塑料袋放到了前边的自行车上,结果上楼的时候忘拿了。等我想起来再下楼找时,东西已经不见了。包里边除了有手机、现金2900元,还有很多证件。现在,单位马上让我出差,钱是从财务借的,我要用4个月的工资还,可是没有证件不能出门,工程就会耽误。东西是在楼道里丢的,我才试着发个‘帖子’找一下。”

  对于大勇的委屈,小刚说:“当天找包时,我曾挨家挨户地询问过。可能因为时间晚,楼上大勇家怕被打扰没有开门。他也给我打过电话,说明此事。至于二次‘发帖’,我也是一时冲动,但我在楼内每层都贴了,并没有单独针对他们家,对于大勇的感觉,可能是误会了。”

  “我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啊!希望邻居们能理解我的冲动。”小刚向邻居表示了歉意。

  最新消息:东西送回钱不见

   昨日17时30分许,小刚给记者打来电话:“东西送回来了,可是包内除了几枚硬币,其他值钱的物品一件都没剩。”小刚说,他下班回家,进门时也没在意楼道内自行车上多了一个袋子。等到他上到5楼,才突然感觉那个袋子似曾相识,就立刻冲到楼下。“我仔细一看,袋子里果然都是我的东西,身份证、驾驶证、发票等都在,惟独不见了那2000多元钱……”

  律师:失主行为欠妥 捡拾不还违法

  吉林某律师事务所骆树波律师认为,失主的做法欠妥当。一方面,过激的言辞可能会引发邻里间的反感,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另外,根据相关法规,肆意张贴也属违法行为。捡到他人财物应该立即归还失主,如果占为己有,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