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留学生尤丽娅:希望将来能在哈尔滨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11:47 生活报

  本报记者 李洁蕊

  白皙的皮肤,圆圆的脸上忽闪着灰蓝色的大眼睛,略带稚气的笑脸。一见面,尤丽娅给记者留下了一个甜甜的印象。她用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今年她21岁。

  主持俄罗斯餐饮文化周

  听记者夸奖自己汉语说得地道,尤丽娅不好意思地说:“说得不好,等我再学几年才会更好。”

  尤丽娅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留学还不到一年,可是已经参加过很多社会活动了。在6月3日~10日举行的中央大街俄罗斯餐饮文化周上,尤丽娅受阿尔巴特西餐酒吧老板李良的推荐,担当了这次活动的主持人。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两位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主持人都是用汉语主持的,流利的汉语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尤丽娅说,在这次活动中她得到了充分地锻炼。

  “其实我真的很害怕,心里面扑嗵扑嗵不停地跳,但是必须假装镇定。”说起第一天主持活动时,尤丽娅还有点不好意思。“在俄罗斯我也经常参加这种活动,但这次是在中国,面对很多陌生的中国人,还要用汉语讲话,我很担心,说错了哪一句话会让大家笑话。”尤丽娅又甜甜地笑了起来,“好在一切很顺利,第二天就不那么害怕了,尤其是最后一天的喝啤酒大赛非常有意思,我喜欢这样的活动。”

  尤丽娅告诉记者,和她一同主持活动的是她的同桌,这让她感觉很放心,加上观众的热情,她很快就适应了,这次活动不仅锻炼她的汉语口语,而且也让她在应变及主持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喜欢上神秘的汉语

  尤丽娅说她第一次来哈尔滨就喜欢上了汉语。那是她十几岁时,随父母旅游来哈尔滨,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吃到嘴里带着辣味的东西、吃饭时用的筷子,经常有陌生人过来摸摸她的脑袋,然后说些自己听不懂的话……这些都深深埋在尤丽娅的记忆中。“越是不懂我就越觉得神秘,我想,我长大了要学会汉语,就会明白这些人到底在说什么了。”说起小时候的想法,尤丽娅自己也觉得很好笑,但那时在她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一粒要学会汉语的种子。

  除了好奇,近几年家乡的变化,也促使尤丽娅在上大学时,选择了汉语专业。尤丽娅说:“我小的时候,在海参崴就经常看到中国人,但是语言不通,就无法和他们沟通。近几年来,海参崴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而且,很多公司都是与中国合资的,甚至是中国人自己开的。你知道吗,学习中文在我的国家很时髦。”“时髦?”尤丽娅用的这个词让记者感到有点诧异。尤丽娅很肯定地说:“对,真的很时髦。汉语在我们国家很流行,很多人都会说‘你好’等几句简单的汉语,但说得好的人不多。”就这样,尤丽娅中学毕业时选择了汉语专业。上了大学不久,尤丽娅利用暑假再次来到了哈尔滨,那一次她是自费来中国学习汉语的,但是由于时间短,又有很多生活上的不适应,几乎什么也没学。

  只要努力就能学好

  尤丽娅是个很要强的女孩子,父母花钱让她来中国学习,她却什么也没学成心里很不安。回国后,尤丽娅了解到,她所在的大学三年级以后成绩优秀的可以公费到中国留学。于是,终于经过一番努力,大三刚刚结束,尤丽娅就以优异的成绩与两位大四的同学同时被学校派往哈工大留学。

  “在俄罗斯,没有中国高考制度这么严格,只要有钱都可以上大学。但是,上好的大学也不是很简单的。”尤丽娅说,“我的爸爸开公司,妈妈是会计,他们对我的要求很严格,小时候我也很贪玩,是爸爸妈妈给我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他们要求我成绩必须是班里最好的。”为了考上好的大学尤丽娅学习非常刻苦,即使这样,她也是考了两年,才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读汉语专业。

  在哈工大的这一年中,尤丽娅要修完六门课程,除了四门汉语专业课和中国国情教育外,尤丽娅自己选修了商贸汉语,几乎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她觉得在中国,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她的汉语进步得很快。“我来中国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学习。汉语再难,只要努力就能学好,又有这么好的语言环境,学起来并不费事。”尤丽娅说,她参加了很多活动也没有耽误学习,她的原则就是在学好的基础上劳逸结合。

  曾经也觉得孤独

  尤丽娅是家中的独生女,从小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虽然海参崴距哈尔滨只需要几个小时的飞机,但是来中国前,尤丽娅也经历了与父亲的激烈斗争。父亲总是不放心一个女孩子自己跑到国外去学习,但看见尤丽娅为了去中国留学而废寝忘食地学习,终于答应了。

  “刚来哈尔滨,心里总是觉得寂寞和孤独,再加上语言不通,我经常感到害怕。”那时尤丽娅唯一能够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就是和家人通电话。尤丽娅笑着说:“所有的留学生都会有这种感觉,陌生的国家、陌生的面孔、不同的语言,这很正常。但是我觉得,我们俄罗斯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很快就会有很多朋友,就不孤独了。我虽然没有那么多朋友,但是社会活动和学习占满了我的业余时间,偶尔有机会,我也交些中国朋友,和中国人在一起很锻炼自己的汉语水平。”

  尤丽娅说她很喜欢哈尔滨这个城市,刚来时感觉到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面孔和语言,熟悉的是建筑和饮食。在中国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有时候她把自己都当成哈尔滨人了。她给记者讲起了上周她和一个中国朋友去吃西餐的事情:“那个餐厅的桌子上摆放着刀叉,我的朋友用着很习惯,我却怎么也用不好了,最后还是叫服务员拿来了筷子。朋友说我,回国后还得带几双筷子回去,要不就该饿肚子了。”

  希望将来能在哈尔滨工作

  谈到将来,尤丽娅收起了她可爱的笑容:“说实话,我很迷茫,毕业找工作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不知道我会做什么。”“会来中国吗?”记者问道。“很想,我很想在哈尔滨找一份工作,我喜欢这里。但是不知道将来会怎样,有没有公司能用我。”尤丽娅担心地说,在哈工大结束课程后,她还要回到俄罗斯继续读两年本科,才能大学毕业,她说两年之后什么样还很难说,但是她希望还有机会来中国。

  尤丽娅告诉记者,在哈工大留学期间,学校每个月都给她1100元的奖学金,这几乎就是她生活费的全部来源。“我都二十多岁了,不好意思总向家里人要钱,奖学金够我每个月的花销了。我也可以去打工赚钱,但是目前我还不需要,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需要的时候再去打工吧。”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留学生处一位老师介绍,目前仅在哈工大学习语言的俄罗斯留学生就有120名,自费生占大多数。俄罗斯留学生的出勤率不是很高,他们多数人学习没有压力,相对于其他国家留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相反社会活动比较多,比较爱玩。学校为了鼓励学生上课,专门为一学期下来能够满勤的个别学生设置了奖励。

  在采访中,尤丽娅充满朝气的笑声和语言,时刻感染着记者,她单纯又聪明,是俄罗斯留学生中为数不多的爱学习的人,又和大多数学生一样,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