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湖南高分考生对话黄全愈教授他们不会拧螺丝怪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12:07 红网-三湘都市报

  

湖南高分考生对话黄全愈教授他们不会拧螺丝怪谁

  6月29日,黄全愈教授做客本报与今年的高考尖子一起讨论中国教育制度记者 吴小兵 摄 ■记者 黄京 实习生 李琪

  6月29日下午,黄全愈教授如约来到了本报的会客厅。来自湖南师大附中和周南中学

的4名高考分数在600分以上的学生,早早守候在这里。在与黄教授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对话中,这些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尖子生们纷纷表示:“黄教授的理念很好,不过可行性还是太小了。”

  一流考生也是一流学生

  师大附中的袁广超,在高考中考出了638分的好成绩。她说,自己是理科实验班的学生,经常参加比赛和做实验,动手能力比较强。尽管在高一高二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课本知识,可经过高三的强化复习之后,她轻轻松松地拿下了高分。她不服气地对黄教授说:“我觉得一流考生也可以是一流学生的。”

  黄教授一听就乐了:“我说的可不是针对你们,而是中国的教育制度下,一流的考生和一流的学生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啊。”他给大家举了个例子:在他的一次现场签售会上,他请一位高考尖子帮他把一根电脑连线取下来。可是直到签售会结束,这名尖子生还没有取下来。他的理由很简单,不知道螺丝该往哪边转。“因为见证过太多只会考不会学的孩子,我才真的是忧心忡忡啊。不过,你们是优秀的幸运儿!”

  学生可大胆选学校

  看到学生们都有些羞涩,不太敢畅所欲言,黄教授开始抛砖引玉:“如果清华自主招生录取了你,而你却想去北大。这个时候如果你放弃清华的话,别人会说你不够诚信,你该怎么办呢?”几个学生若有所思,邹洁羽最先打开了话匣子:“我觉得我在参加自主招生前就会考虑好,慎重选择。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也浪费了一个名校的名额啊。”袁广超和吴沁凡也表示很赞同她的观点,不会随便收下名校的“橄榄枝”。只有盛雅君怯怯地说了句:“我觉得还是自己的兴趣比较重要吧?”

  黄教授点点头:“不愧是好学生啊。可是学生不能选择学校吗?”他告诉大家,在美国,学校选学生和学生选学校的权利是完全相等的。“许多学生会接到许多学校的通知书,可他们只会选择自己最中意的一所。”

  都选美国的“三合一”

  “黄教授,高考只考笔试是不合理,可是面试也一样啊。我觉得面试对于外向型的人就格外有优势。”袁广超很大胆地向黄教授的“面试论”宣战。“如果掷钱币来决定两个人中谁上大学,你觉得公平吗?合理吗?”黄教授推了推眼镜问道。他表示,其实公平和合理是两个概念。笔试相对来说是公平的,但并不合理。而面试的话,起码没有指定范围,很多题目也没办法准备,相对应该合理些。

  “美国的学校高考录取是‘三合一’的方式。也就是将高考成绩、高中的平时成绩以及综合素质成绩三项结合,来录取学生的。这就很全面了。”黄教授还呼吁,将一年一次的高考变为一年三次。“这样至少不会让学生们有太大的压力。”4名高分考生都表示十分赞同,当黄教授问他们如果选现有的高考,还是“三合一”的方式时,这几个尖子生都异口同声道:三合一!

  □考生感悟

  应试教育下"臣服"还是"叛逆"

  邹洁羽(理科691分)

  黄教授的话引起了我关于现行教育的回眸与深思。我们中学生课堂太沉闷,太枯燥,我们几乎都在被动地学习。但他的话也许太过激进,应试亦有不同的途径。有埋头苦干的,有勤思巧干的。现行的教育体制的确并不完全开发了最可贵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但并不磨灭想像力。热爱思考,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人永远是以最高的效率实现梦想的。

  袁广超(理科638分)

  接受了12年的典型中国教育,我以前认为一切程序基本上都是理所当然的,虽然有过对现在的教育制度不足的思考,但都只是瞬间的闪过。和黄教授的对话,让我感受到了很多美国文化与教育制度跟中国的不同,也体会到了他的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吴沁凡(理科691分)

  与黄教授的交流,使我对素质教育有了更多的理解。他谈到了中国目前教育的弊端以及改变现状的措施,也提出了自己的呼吁。对于中国现行的教育模式,我对黄教授的观点基本认同,但在具体的细节上也有不尽相同的看法。总的来说,中国的教育方式需要逐渐地改变,逐步地完善。目前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都有自己的不足。在培养学生或是高校选拔学生的方式上都不完全有利于学生的合理成长。

  盛雅君(文科608分)

  高考结束了,用黄教授的话来说,我应该算是个优秀的考生吧。然而,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不一定是个优秀的学生。我们这一代人对素质教育了解得算多的了,对黄教授的理念也能够接受。可我深深觉得,光理解是没有用的,这套理念要用于实践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