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农机·新模式·新效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14:22 大众网-农村大众

  二十余台大马力联合收获机怒吼着在麦田里来回奔突,金黄色麦浪被大口大口地“吞进”,眨眼间变成碎草撒在麦茬上。“大联合”后边二十余米,一台台带着滚筒状“武器”的新式“灭茬旋耕施肥播种机”紧跟着灭茬、深松、施肥、下种。“旋耕机”过处,又有一台台带着喷头的农药喷洒机器紧跟着喷洒农药……

  6月15日上午,骄阳似火,胶州市铺集镇巩家庄万亩粮食示范方里,小麦联合收获机

、灭茬旋耕施肥播种机、农药喷洒机等五六种机具轮番上阵,让记者亲眼目睹了一种在胶州推广的机械化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新技术。

  据介绍,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等4项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目前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已基本全部采用了以机械化为支撑的保护性耕作。

  在麦收现场,铺集镇巩家庄村的高玉明告诉记者:“这种种地法虽然从未见过,但俺算服了。从麦收到播种,俺们基本插不上手,机器在地里一跑,什么事都解决了。开沟、上肥什么的全免,而且省着把秸秆往回拉,省了不少力。”省时省力省钱,老高喜上眉梢。

  一旁“观战”的巩汉廷老人说:“年轻那会儿,咱这儿的土地可比现在要好得多,纯粹是黑土地。这些年来除了上化肥还是上化肥,伤元气不说,将来能不能长庄稼都说不好。土地和人一样,都得歇歇啊,现在这法子可是真不错。”据介绍,保护性耕作由于作物秸秆和残茬覆盖在地表,减少了雨水地表径流和水分的蒸发。由于秸秆腐烂形成的大量的有机质,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逐步增加土壤肥力。同时通过作物根系和蚯蚓等穿插疏松土壤。有数据显示,传统耕翻地很少或者没有蚯蚓,而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6年后平均每平方米可达5条以上。

  据了解,从今年开始胶州将在铺集、胶东等农业大镇规划建设保护性耕作示范点,到2008年建成总面积为6万亩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同时培育一批农民科技示范户,建立以技术创新、机具保障、综合服务(技术培训、运行机制、组织保障)三大体系为内容的机械化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支撑体系,加快胶州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

  本报通讯员赵法文刘振华迟培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