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吴睿鸫:公开问责结果更具震慑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14:32 东方网

  29日新京报发表社论《期待审计“日常点名”更有威慑力》,对今年审计报告变脸行为,进行深入客观地评论。特别针对对审计署不点名的做法,找出了法理依据,并期望审计署从“集中点名”过度到“日常点名”。昨天,学者薛克智则提出不同观点,建议将“集中点名”与“日常点名”结合起来。

  然而,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我想,最为关注的不是审计署点不点名的问题,而是

对审计风暴过后的问责结果公开是相当地期待。

  审计风暴之所以被公众所推崇和认同,主要在于一年一度的审计报告,都将一批级别高、权力大的部门和单位违规违纪以至违法犯罪的事实公之于众,同时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因此,人们对以审计手段惩治腐败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近年来,人们看到审计出违规金额越来越大,审计出的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问题部门,当然也包括今年公布于众的投资、医疗和公路领域,年年上榜屡审屡犯。公众已对审计署“日常点名”产生“点名疲劳”,他们普遍认为,对于揭露出问题处罚的力度不够,不及时,且问责结果透明度不高。公众对这种担心和怨言不无道理,因为,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停留在揭露问题阶段;的确存在对于百姓关注的重大问题,轻描淡写地处理了事或不了了之;确有存在只要纠正就了事,问责力度不大。

  从某种角度而言,审计局点名属于发现问题阶段,或者说是揭露问题阶段,但是还未到解决存在问题的实质阶段。换句话讲,发现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对于公众来讲,最为迫切关注的是,审计之后的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情况,对那些触犯国家刑律的涉案官员、涉案单位及问责结果,及时通过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布。因为,作为国家利益与国民利益“守护神”的公权机构,应该受到民众监督,对任何违反国家利益与公众利益的行为,公众都享有知情权。这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更是让百姓参与国家事物的客观要求。

  点名诚可贵,问责价更高,公开问责结果比“点名”更具震慑力。


作者:吴睿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