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最后72小时在甩卖和留恋中度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14:55 新民晚报

  

最后72小时在甩卖和留恋中度过
最后72小时在甩卖和留恋中度过
最后72小时在甩卖和留恋中度过
本报记者厉苒苒实习生蔡子祺

  1984年9月,上海第一个个体服装市场在华亭路诞生。

  2000年5月,华亭路市场关闭,店主集体搬迁到一街之隔的襄阳市场。

  2006年6月30日21时30分,襄阳服饰礼品市场永久终止营业。

  今晚9时30分,襄阳市场这个特殊的“地标”将被抹去。市场撤销关闭后,4万平方米土地将“变身”为轨道交通10号线和12号线的大型换乘枢纽,地面部分将建全天候时尚购物休闲消费场所。

  连续三天,本报记者多次前往这片即将消失的市场,真实记录下几个人在“襄阳路”最后的72小时。

  刘姐:都被“老鼠屎”害了

  6月27日下午2时。

  刘姐站在店堂里,看着门外火辣辣太阳下挥汗如雨的人群,心头五味杂陈。还有两天就到最后期限了,与那些贴满“清仓甩货”标语的店家不同,这几天,她家店铺仅象征性地调整了小部分库存品的价格,其他维持不变。

  在拒绝了当天第N个顾客开出的不可思议超低价后,刘姐长叹口气,坐进柜台开始算账。“大部分东西都已搬走,我这店其实和关了门也没什么两样。”她是从华亭路整体搬迁过来的383个业主之一,与襄阳路告别,她心头更多的是感情上的不舍,“2000年刚开业时这里不要太冷清哦。像小孩子一样,我是看着它一点点长大起来的。”

  刘姐做的是外贸服装生意,品质有口皆碑,“做服装十多年了,我从不卖假冒货。许多老外顾客都能叫得出我名字。”她告诉记者,“元老级”的店主一般以做外贸服饰生意为主,头几年,假冒之风根本没像现在这样嚣张。“后来,招牌渐渐被一些人做坏了,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变成今天这副田地……”停了一下,带着些恨意,刘姐又说,“要不是他们,说不定我们不需要这样劳师动众了。唉,又要从头来一遍……”

  小余:上哪找这样的好生意

  6月28日下午,4时许。

  一如过去无数个夏日傍晚,从江西来沪的裁缝小余坐在铺位门口,低头忙碌着。踏完最后一针,笔挺整齐的裤脚让他有点小小的得意。停下缝纫机,还未抬头,各种声响就把他拉出了自己的小世界。耳边,除了习以为常的知了叫声外,一阵吵过一阵的特殊“喧闹”让他的微笑凝固在脸上——“最后两天”、“关门大减价”……这声音无时不刻提醒着他,此刻是他在襄阳市场的倒数第二个傍晚。

  2002年在襄阳市场南门旁扎根,尽管算不上“元老”,但小余却赶上了市场最辉煌的时期。手脚麻利地画线剪裁着手中的裤子,小余与记者侃起他的生意经:“老外出手阔绰,也不爱讨价还价。开始那几年,一般拷个边,在别处三五元,但在这里,我们都会开价到20元。碰到大方点的老外,还会多给些钱,最夸张的一次,一条裤子我就净赚200元。”

  话题终究还是绕到了“关闭”,小余脸上多了层伤感。“生意好时,一天接待100多位客人不在话下。一个月能赚万把块钱。如今一关闭,我彻底没方向了……”小余轻抚着眼前的缝纫机,充满留恋地说:“唉,走一步算一步吧,今后我准备改行卖皮包去了。可像这里一样每天几万人的超旺人气和近四成的老外客源,叫我上哪儿去找呀!”

  张阿姨:难舍老主顾的挂念

  6月29日晚,9时10分。

  这是襄阳市场闭市前最后一夜。遍地狼藉的废纸盒、漫天飞舞的纸屑、满眼黑压压的人潮……

  门外,叫卖30元一只的皮包在路边堆成小山,店里,满墙壁绸缎的中式桌布透出寂寥。“大块头阿姨,明朝你还来?……还是下午3点?”熟识的隔壁店主走过门口,向B区268号的老板娘张阿姨打招呼。

  “最后一天总归要来的……以后就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看到你们了。”粉红色的无袖汗衫汗涔涔地贴在身上,发梢被汗水浸湿,张阿姨有些后悔几天前过早把空调拆回了家。

  这也许是她最后一夜当老板娘了。

  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落脚点,张阿姨决定借这特殊的时机,从此“退隐江湖”不再做摊贩生意。“我卖中装、中式桌布、围巾有八九年了。那几年,生意好做,不像现在,赚钱不容易。”

  回首往事,张阿姨有些感慨。“当初想想女儿年纪还小,将来读书、上学开销大着呢。现在好了,女儿明年大学毕业,不用再多操心。前几年赚的钱都投进了股市,这几天行情不错,也能混口饭吃了……做生意真辛苦,一天下来,嗓子都喊哑了,喉咙都冒烟了。这里拆了也好,我也懒得做生意了。人嘛,不要太拼命,我这岁数,也该享享福去了。”张阿姨洒脱地说。

  指着墙上的中式桌布,张阿姨告诉记者,原本开价近千的商品如今过百就全抛了。“赔也只能赔了。以后不做,没地方堆,卖掉算了……很多电视台主持人以前都来我这儿买东西,一买就好几件呢。”

  一名穿着休闲的年轻人走进店来,熟门熟路地主动招呼道:“张阿姨,你们新地方找到了?地址给我一下!”见她欲言又止的模样,年轻人急了:“阿姨,你不会以后不打算做了吧?!这可不行,我很喜欢你这衣服的……我把手机号留给你,等一切安置好后一定通知我。”

  张阿姨被小伙子感动了,转身蹲下身子,认真地在一旁的纸箱上记录下他的电话。写完,张阿姨还特地在号码周围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旁边写上“老主顾”三个字。

  “虽说早就不想干了,但一想到这些老客户,心里还是挺舍不得的……刚刚我记他号码也就是做做样子罢了,这生意啊,还是太难做了……”看着年轻人离开的背影,张阿姨无奈地摇头苦笑:“唉,人都是讲缘分的,有他们这样挂念我,也算是对我这几年辛苦的一种回报吧。”

  襄阳市场关闭前夕,抢购人群不断涌入本报记者雍和摄

  小裁缝一脸茫然陈意俊摄

  摊主们高举降价牌,清仓大甩卖本报记者雍和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