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关注图书馆改按摩院背后的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15:44 浙江在线

  最近,海南安定县图书馆将阅览室改为店铺,租给人开美容院和按摩院的消息经人民日报报道后,各地评论反映强烈。多数评论者指向图书馆的经济利益至上,批评各地政府对精神文化的忽视。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抨击无法解决问题,真正应该关注的,是背后的体制难题。

  图书馆为何会改成按摩院?安定县图书馆馆长解释说:“新书少、没有电子阅览室

,光顾图书馆的人越来越少”。且不说这样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脚,但这种尴尬的状况,在各地却是非常普遍。笔者转过五、六个县的图书馆,一个共同印象就是老、旧、破。房屋老化、设备陈旧不说,最为关键的一项——图书,绝大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购买的,少数是80、90年代的购书,近十多年几乎没有购进任何新书,里面尽是纸张发黄的政治理论和文学著作,难怪少有人问津了。在许多地方的县级图书馆,除了人员工资和少量办公费用,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安排购书经费。既然经费拮据,读者极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是乐得清闲,整天与书为友,聊天说话,反正工资不愁。这难道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吗?

  其实,这事也怨不得地方政府的领导。县级必须有图书馆是硬性规定,应该达到多少平方米、有多少图书存量,也是上级规定,既如此,能够应付上级考核就行了,进那么多新书又有何用?把钱花在别的地方,不是更容易出政绩吗?关键在于,市民对文化经费的支出数额、用途,没有足够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对公立图书馆的业绩、经营没有相应的监督权,从而造成一种怪现象:一方面文化经费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又花不到刀刃上,效率低下、浪费严重;一方面购书经费不足,另一方面许多图书馆却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图书馆成了“养人馆”,加剧了经费紧张。

  类似的困境,同样存在于县级文化馆、乡村文化站等公立文化单位。走出这一困境,单纯的批评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种公众来共同管理公立文化事业的机制。图书馆应该有多大面积,需要多少新书、经费;市民需要有多少个图书馆,是大全而全的一所,还是社区图书馆为主;是财政全部养起来,还是应该部分民营化等等,这些问题都应该拿到台面上来,通过市民讨论、公众听证、人大审查等形式,使之更符合民意要求,使经费的支出效率更高。从另一个角度看,安定县图书馆把一年没有几个人来的阅览室,改为按摩院,未必是坏事,毕竟还充分利用了房屋资源。安定县纠正这一错误,也无法改变大量基层图书馆、阅览室闲置不用的现实。关注背后的体制难题,让公众来管理公立文化事业,才是治本之道。


作者: 赵迎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