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刘军:一位钢铁工程师的创新情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17:48 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6月30日电 题:刘军:一个钢铁工程师的创新情怀

  新华社记者陈光明、王炳坤

  6月的工地骄阳似火,鞍钢新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工程事业部部长刘军戴着红色的安全帽,穿梭在1450冷轧生产线建设工地上,就连记者采访她都很难抽出时间。

  作为国家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近年来鞍钢在冶金技术装备自主创新上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中国工程院院士、鞍钢集团总经理刘玠曾经表示,一批无私奉献、勇攀技术高峰的钢铁人,撑起了鞍钢乃至中国冶金业创新的脊梁。而38岁的女党员刘军,无疑是其中的出色的代表。

  1990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轧钢专业的刘军,由于家庭的熏陶和自己的理想,从分配到鞍钢冷轧厂的第一天起,就全身心投入工作、学习中。扎实的专业基础,大量的操作实践,刻苦的钻研精神,使刘军迅速成长。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到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高级工程师,刘军只用了十来年时间。“九五”以来,鞍钢以我为主,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本领过硬的刘军在其中担起了重任。

  冶金技术自主创新,鞍钢在全国钢铁行业率先扛起大旗,而在技改一线的刘军却深知,这不仅需要高强的本领,更需要过人的胆识和钢铁般的意志。由于我国钢铁关键装备、技术长期从国外引进,国内配套的装备制造企业、工程设计部门很少拿得出适应现代化冶金生产的设备和方案,创新很难得到国内同行的支持,只能依靠自己。

  刘军至今还记得几年前负责的二冷轧技改项目,从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到系统集成,每一个环节都得自己参加。现场勘查场地,规划最佳设计方案;普通装备由于与生产相脱节,用起来不顺手,刘军又要提前介入装备制造企业,按自己的需求联合设计、制造轧钢装备;技术集成是最为繁杂的环节,生产线里面十几万个零件和环节,都需要一一检查确认。

  就这样,刘军带领一个只有生产操作经验的队伍,几年下来不仅完成了二冷轧技改项目,还实现了冷轧酸洗-轧机联合机组,2号、3号、4号剪切线,1500硅钢酸洗-轧机联合机组改造和鞍钢西部2130冷轧厂建设等多项重大技改项目。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没有冶金技术改造的经验,还不如多花钱请外国专家,即使干砸了,责任也落不到自己头上。说起自主创新中的最重负担,刘军承认莫过于巨大的精神压力。“冶金项目动辄十几个亿资金,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让投资打水漂。”刘军说,由于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常让她有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只能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工作。

  工作中刘军既当管理者,也做技术人员。对于多数技术改造,文献中难以查到完整资料,刘军便组织技术人员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结合企业实际,自己编制技术方案。每当碰到技术问题,刘军都参与研究解决。即使到了晚上,这些问题在刘军脑子里也像放电影一样琢磨来琢磨去。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刘军每晚不得不依靠药物才能入睡,安眠药都换了几个品种。

  谈起冶金行业自主创新,刘军说,钢铁业关系国家命脉,其技术装备不能一味依靠引进,国外的生产线即使高价买来,关键技术还在别人手里。“中国钢铁技术要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共产党员就应该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自我加压,自主创新,迎接挑战。”刘军说。(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