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吉庆街艺人:一曲民乐飘异乡(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05:18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吉庆街艺人:一曲民乐飘异乡(图)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到盐田港看夜景,熙熙攘攘的食街吸引了我们。

  间或有乐手穿梭席间,吹拉弹唱。两男一女手持乐器,来到我们面前。

  同事突然冒出一句:“这里好像武汉的风光村啊。”

  拿笛子的中年男子猛地转身,“你们是武汉的?我就是吉庆街的毛毛啊。”再看,果然眼熟。几年前,一部讲述吉庆街的艺人故事的电视专题片《毛毛和麻雀》,让眼前这位男子声名远扬。

  他身后的两位,老者身背二胡,女子怀抱琵琶,毛毛说,他们是老王和小刘,老搭档了。“那就来一曲吧。”

  一曲《春江花月夜》悠悠传出,在这异乡的夜晚,听来是如此百转千回,如泣如诉。

  几十张桌子转下来,点歌的客人不多。另外三四个唱流行歌曲的乐队,似乎受欢迎些。“他们的收入是我们的好几倍呢。”毛毛指指同行,“在深圳,民乐不吃香。可我们年龄大了,只能守着老本行。”

  点唱的,大多是文化人。毛毛说,他们排练了200首曲子,但客人也就点《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名曲。

  3人都有养家糊口的重担,毛毛靠一把笛子,供养着念博士的儿子。“父亲节那天,他给我发来短信说我是伟大的父亲,我当时眼泪就出来了,觉得苦也值。”毛毛说,他一直保留着这条短信。

  夜深了,客人渐渐散去,毛毛也准备收工。“你们住哪?能去看看吗?”毛毛一愣,随后爽快地答应。

  附近一幢民宅一套油迹斑斑的小两室一厅,就是3人在深圳落脚的地方。吊扇呼呼地转着,散出来的都是热浪。墙上贴着一些曲谱,还有世界杯的赛程预报。

  茶几上放着吃剩的蕃茄炒鸡蛋、豆米炒瘦肉,还有4个小花卷,“再熬点稀饭,就可以消夜了。”毛毛说,他们3人每天轮流做饭,生活费标准是20元。

  来深圳两年,毛毛习惯了这样简单的生活,“从吉庆街出来了好几拨艺人,都是我带出来的。”毛毛说,艺人们喜欢深圳的氛围,尽管挣钱不多,但客人、排档酒楼的老板,都很尊重他们,不会赶他们走,更不会骂他们。“在深圳,没觉得自己是外地人。”52岁的毛毛说。

  (记者 熊爱玲 郭江汉 窦昆 王孝武 6月30日发自深圳)

  人物对话

  记者:你们在吉庆街名声很大,为什么要到深圳来闯?

  答:吉庆街的艺人太多了,生意已饱和,越来越难做了。我们想出来开辟空间,让吉庆街的民俗文化在这里发扬。在深圳不认名气,凭真本事吃饭。

  记者:哪边的生意好做些?

  答:在这每个月纯收入也就1500元左右,比在吉庆街还少。但这里竞争不激烈,乐队之间很尊重,不互相抢生意。不过民乐在这里没什么发展空间,我们时常会有失落感。

  记者:在这里会遇到老乡、熟人吗?

  答:经常遇到,还碰到过我们的同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