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泛滥的“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2日00:12 红网

  6、7月间,黄健翔在解说世界杯赛意澳一役中出现“失声失态失控”之后,网上立即形成新闻、评论热潮,各大小网站开辟专题、专栏,各方人士笔谈、笔战,各种传闻、传言、最新动态纷纷出笼,蔚为大观。在这一“突发事件”的炒作中,许多媒体的主标题、不少评论标题都直接用了一个词“解说门”。“黄健翔‘解说门’事件的是是非非”、“黄健翔陷入‘解说门’事件”、“黄健翔‘解说门’后续”……,不一而足。联系近年来有关“XX门事件”的新闻可谓数不胜数。随便在网上一搜,就得出927万个结果,显示了如下种种大门小

门:“电话门”、“铜须门”、“拉链门”、“邮件门”、“特工门”、“博客门”,还有所谓“诚信门”、“工资门”、“服饰门”、“停车门”,名单可以不断往下开。

  各种各样的“门”中,有“进口”,也有“国产”,所有的来源自然可以追溯到著名的“水门事件”(Watergatescandal‎)。1972年6月17日深夜,五名工人潜入民主党位于水门综合大厦的办公室安装窃听器被捕。《华盛顿邮报》的两名年轻记者经过调查后发现,尼克松政府为破坏总统选举的进程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闯入水门只是其中之一。调查报道发表后,尼克松被迫辞职。“水门”也成为美国政治丑闻的代名词,由此延伸,每当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新闻界冠之以“门”(gate)的名称,如“伊朗门”、“拉链门”、“白宫门”等。

  由词义的源头追踪可以看出,“门”的使用,主要是对政治丑闻的概括,而且都是相对重大的政治事件,在国际上,这也是新闻界约定俗成的一个用法。反观国内“引进”的情况,却是另一种歪曲的理解。黄健翔的“解说门”最多是一个风波,“诚信门”是超女大赛中对评委的质疑,“工资门”只是一个企业的工资拖欠纠纷,“服饰门”更只是一些明星不慎穿上带侮辱性的服装,是个人行为,跟丑闻风马牛不相及,国产的“门”里,很多都与政治无关,而且并不是什么丑闻,只是一次风波,一次纠纷而已,强用一个“门”字,完全脱离了原义,既大而无当,又“文题不符”。

  退一步说,使用“门”的“引伸义”,让其寓意扩大化,似乎也并无不可,但由于这是从美国引进的生造词,在国内没有“水门”的传统,“XX门”的过多使用显得过于生辟,反而不如运用“风波”、“纠纷”更准确、贴切,还是应当少用、慎用。

  各种“门”的滥用证明了两点:第一,编辑记者们的想象力下降,找不到新的词汇和说法来描述一个事件,于是不断地引进国外的用法,又反复使用,毫无创新;第二,望文生义,一味生吞活剥,没有确理解词义就照搬照用,结果反而把一个生动的词用滥用俗了。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最新报道,在用语上也同样应该有创新、有新意,如果一再抱着这些“旧门”不放,新闻的“新”也要大打折扣了。

稿源:红网 作者:林荧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