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读者泣不成声:我要资助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2日09:56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苏丽萍实习生项莉

  【金陵晚报报道】昨天,本报报道了《孤儿成江宁高考状元》之后,早晨8点开始,本报特别为贫困大学生开设的两部资助热线84686536和84686537就响个不停。

  9∶55,市民章女士告诉记者,看了继父为儿筹学费到处卖苦力,真的很辛苦。章女

士愿意提供王官耀在校期间的部分生活费,她愿意为王官耀的继父提供一份看管工地的工作。

  11∶42,12岁的张宽小朋友打来电话,说想和爸妈去看看王官耀。早上爸爸看了报纸,就翻到A3版,递给张宽,“看看这个大哥哥”。张宽说,王官耀大哥哥考这么高的分,真不容易。张宽一家子打算双休日一起去王官耀家,带上一家人的支持和祝福。

  13∶34,家住江宁的彭女士说,她在江宁有一家不大的鞋店,收入不高,但看了昨天的报道后,彭女士立即挑好了两双皮鞋,说要给王官耀送去。“他穿多大码呀?”“我送到他家吧,不合脚,我再拿回店铺换,尺码都是全的。”

  20∶00,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带着哭腔给记者打来电话,没说上几句话,这名女士就泣不成声。她说,看到报道后,感到很心疼。虽然自己不能给王官耀太多帮助,但很希望去他家里看看,资助他一些。“这个小孩太让人揪心了。”

  昨天的一场倾盆大雨也没能止住读者爱心捐助的热情。下午,吉女士和她的丈夫来到本报,资助纪宝胜和王官耀两人各500元,“看了《六根柱子撑起破屋》的那篇文章,我很感动,王官耀的事情也让我心疼不已。”说着,吉女士从皮包里拿出报纸,“我们也是母亲,小孩今年小升初。”临走时,吉女士再三说道:“如果他们以后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通知我。另外,如果他们考上了哪所学校也告诉我一声。”

  ■记者手记

  从6月27日,本报报道《651分,苦命娃与高校咫尺天涯》后,本报特设贫困大学生资助热线,每天有专人负责接听广大热心读者的电话:“我想要资助他们。一年学费要多少钱?”“我们现在有能力了,可以支付他们大学4年的学费。”“他家在哪,我想过去看看。”“他家电话多少,我想跟他说上几句话。”“他有多高,是胖是瘦?”“他现在填哪个学校?”“录取之后,要赶快告诉我们呀”……这些关心不像是陌生人的,反倒像是给孙子的,给儿子的,给侄子的,给侄女的,给外甥的……“揪心”这个词是电话里最多的感叹,这些寒门学子的经历,让一些读者回想到了自己曾经的艰难岁月,也让一些读者感受到来自贫困家庭的无奈。

  从这些无数的资助电话和来访中,记者深深体会到,“一人有难,众人相助”已经成为这个社会最基本的文明脉络,也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爱心中强有力的心跳。本报将一如既往地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编辑小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