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中国汽车,你禁得住“撞”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2日12:00 光明网
姜伯静

  收购韩国“双龙”、买下英国“罗孚”、各个自主品牌产销量大增甚至走出国门,中国汽车行业(我指的是自主品牌)好象从“严冬”中走了出来正向“春天”迈进。但“7月1日起强制执行《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两项强制性标准”(6月27日《法制晚报》)的消息又让关心“年轻”的中国汽车行业的人们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中国汽车禁得住“撞”吗?

  从感情方面讲,我们为中国汽车行业的表面“繁荣”而高兴;但从实际情况上看,我们表面“风光”的背后又埋藏着多少隐忧呢?即使我们的国产自主品牌汽车能通过国内的“侧撞”关,他们能禁得住国外风浪的“撞”击吗?

  奇瑞、吉利、夏利可以算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佼佼者,但他们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成功走出国门的只有奇瑞)都是以低廉的价格来与对手竞争的。在技术含量不是太高的行业,价格可以通过降低人力成本来降低,但在汽车行业这样的高技术产业中,尤其是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汽车业,价格的优势必然是以技术的落后为代价的。所以,奇瑞虽然通过不同的方式走出了国门,但在美国的命运并不乐观,在西亚的前途也无法预料。二“利”的形势虽然“利好”,但微乎其微的利润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并且我们很难想象被当成白菜卖的汽车究竟能有多么结实。

  这个世界需要实力,体现在汽车行业上那就是技术。通过购买国外的企业来提高技术水平是一个捷径,但我们的两宗并购是否合算呢?英国的汽车工业在欧洲的水平只能算比末流强一点,如果仅仅是管理方面的原因的话,早就有汽车大腕儿插手了,否则罗孚也不会那么轻易的落入我们手中。至于韩国双龙,在韩国更属于一个不成功的角色。我们的南汽即使把远在英国的汽车生产线搬到中国来,它的技术水准能比对手们高多少呢?恐怕比在“奥迪100”平台上生产的老红旗也高不到那里去吧?

  习惯作秀的“华晨”宣称在发动机技术方面有巨大突破(6月27日中新社),但多年以前“一汽”也曾经这样兴奋过,只不过后来就没了声息。基于经验,对此,我们只能是抱以期待。

  面对各式各样的企业、“中世纪”式的汽车格局、国外汽车制造业的虎视眈眈,汽车行业应该修炼一下“内功”了,也应该洗洗牌了。这次强制性标准的推行只是一个开始,国内外更大的风浪还在等着我们,就看我们的汽车是不是能禁得住“撞”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