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感受江西感受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2:15 大江网-江西日报

  

感受江西感受美
7月2日,前来南昌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的部分中央和省级媒体负责人,来到婺源江湾参观考察。本报记者杨继红摄

  七月的江西,满目青翠。尽管热浪滚滚,却挡不住人们追寻美的脚步。结束了紧张的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6月30日至7月2日,由省委宣传部和省记协组织的“感受江西·全国媒体江西行”活动吸引了60余名评审团成员,南昌、景德镇、婺源仅仅只是江西的一部

分,但那里的生态美、人文美,赣鄱大地的变化美、发展美,已经让这群用笔、用镜头捕捉美的新闻人,陶醉其中,振奋不已。

  绿色江西 青山无墨自成画

  白鹭在蔚蓝的天空下飞舞,在青翠的树丛中嬉戏,在绿色的田野里吟唱。客车刚一驶上昌九高速公路,大家的眼睛就没闲着。公路两边的生态环境美,让走南闯北的老记们喜出望外。许多人还坐在车上,就忍不住端起相机,捕捉赣鄱大地的田园美景。

  大自然的美景让人惊叹,城市的绿色更让人振奋。在景德镇,当听到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介绍,十年前的景德镇,还是烟囱林立,乌烟弥漫,如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景德镇,城区绿化率达50%以上,全年空气质量状况良好天数为364天,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一片称赞声。站在宾馆楼上,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干正书俯视景德镇城区,只见整个城市绿树掩映,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他不禁赞叹道,走过这么多地方,很少发现有这么多绿色的城市。绿色的景德镇,坚守着自己的传统、特色,不盲目建高楼大厦,从它身上,人们可以相信,江西的城市必将更加美丽。

  婺源,大自然散发着原生态的美。远处的山,近处的田,缓缓流淌的小溪,绿得逼入人眼、沁人心田。“真恨不得一头扎进这绿水里游个泳。”在婺源文公山景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丁邦英由衷地说。情到深处,丁邦英忘情地脱下上衣,行走在青山绿水间,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他说,只有这样才真正体会到原生态的美。

  “青山无墨自成画,美景满目不言诗”,宁夏日报社总编辑杨兆海如此赞美眼前的江西。他曾到过庐山、龙虎山,感觉江西处处是诗、是画,他甚至迫不及待地把看见的美景,编辑成短信,发送给远在宁夏的同事。

  “绿色是江西的特色、江西的品牌。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江西的未来会更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充满深情地说。

  人文江西 历史文化是品牌

  “终于到了这个景仰已久的城市了。”一进景德镇,吉林电视台台长冯晨就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向往。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大地,每一处历史的足迹,文化的烙印,都在唤起人们内心久已有之的仰慕。在景德镇,大家发现,景观灯、垃圾筒都是瓷制的,瓷的意蕴真是无处不在。而景德镇陶瓷馆、陶瓷民俗博物馆、古窑瓷厂,那里生生不息的窑火、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更让每个人怦然心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吴高全是第二次来到景德镇,可他还是看不够、看不厌,每一件精美的瓷器,他都要认真地拍摄下来。吴高全说,看了景德镇的瓷器,他就深深地爱上了瓷文化,至今,他收藏的景德镇瓷器有数百件。

  在江南惟一保存完好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浮梁古县衙,马头墙、八字门、古城门楼,历史的厚重与俏雅交相辉映,让人流连忘返;在婺源文公山,循着当年朱熹的足迹,沿着青石铺筑的古驿道行走,在16棵朱熹亲手植下的杉树前沉思,人们仿佛在聆听历史的回音;在婺源的乡村,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精美的雕刻艺术、独特的民风民俗,无一处不散发着人文的魅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彬感慨地说:“江西的人文与自然景观是如此的融为一体,这是老祖宗留给江西的一笔宝贵财富。无论是在现代化建设还是新农村建设,都要好好珍惜这份不可复制的遗产,不要浮躁,江西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

  “历史文化是江西的品牌。”光明日报社编委李春林有着同样的感慨,“江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名人先贤,在对历史文化进行认真保护的同时要加大宣传,它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科技江西 活力无限振翅腾飞

  绿色江西、人文江西,是江西的两大特色,两大品牌;而当历史悠久、风光秀美的江西在新时期插上科技的翅膀后,江西更散发出新的活力。

  “真没想到,江西作为一个革命老区,有这么现代化。”这是兵团日报社副总编辑梁彤瑾考察江西时最大的感受。

  在拥有国际一流设备、占地近3000亩的江中“药谷”参观后,许多记者感叹江西企业的现代化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小小的“健胃消食片”年销售收入达8亿元,所研制的抗艾滋病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广西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李启瑞说,参观江中集团后,他对江中的市场把握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感受特别深刻。

  科技不仅仅改变着现代化企业,也渗透到传统行业中,让其更具活力。听到景德镇陶瓷正在不断加大科研水平,用现代化工艺生产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陶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凯特别欣喜。他说,科技的运用是景德镇陶瓷的发展之路,相信景德镇陶瓷能在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道路上将走得更快更好。

  走上现代化之路的江西,变化之快,让许多到过江西的记者无限感慨。内蒙古广电局助理巡视员额尔德尼,1994年曾作为首届“韬奋奖”的得主到过江西。当时,感觉江西比较落后,城市破旧。而如今,江西变了,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站在滕王高阁,眺望赣江两岸,仿佛置身于黄浦江两岸。”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李尚智说,“江西的发展架势已经拉开了,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信江西的未来,潜力无限,活力无限。”

  本报记者李晚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