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热心企业赞助万元 准备设立打假基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2:36 东南快报

  

热心企业赞助万元准备设立打假基金

  《假药“雪山妇宝”进入诚信药店》系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看到有的假药竟然肆无忌惮地在网上“招商”,昨日,一位企业老总致电本报,表示愿意赞助一万元设立“打假基金”,奖励积极举报假药的市民。

  市民建议

  发现假药给予重罚让违法者倾家荡产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市民表示,他们之所以会买到假药,是因为他们都相信药店,这些药店具有国家有关部门发给的各种证照,而且其中不乏大型的连锁医药机构。“如果这些店都不能信赖,那么,我们应该相信谁?”其中一名市民这样对记者说。

  而另一位读者昨日致电本报表示,他曾经举报过假药,相关部门也介入了,也有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曝光,但是没过多久,“该药店又死灰复燃,再次销售假药。”

  对此,热线读者陈先生提议,与其探讨对流入正规渠道的假药如何监管,还不如研究如果正规药店出售假药,该如何处理。

  陈先生说,目前,对于生产、销售假药,没有构成犯罪的,按照《药品管理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只没收假药及违法所得,处以该批假药冒充正品价格5倍以下的罚款;只有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构成犯罪。

  陈先生表示,“这样宽松的处罚,让一些见钱眼开的药商甘愿冒着被处罚的风险经营假药。”因此,他建议,我们应向国外监管食品、药品的制度学习,发现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的行为,就给予重罚,让违法药商倾家荡产。

  药品厂家

  打假花费越来越大但收效却微乎其微

  “已经查了两年,可假药仍在卖。”被假冒了批号的厂家代表林先生昨日告诉记者,2004年,他们曾经在全省开展一次打假行动,但两年之后的今天,他们却在宁德再次看到假冒他们厂的假药。

  林先生说,2004年,他们发现自己厂的药品批号在宁德被冒用后,立即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药品监督部门也很重视,一名副局长亲自带队,可如今,冒用他们批号的药品仍在偷偷地卖。

  林先生表示,更可恨的是,有一家药店的业务员和他们交涉时,竟然放出话来说,要想他们不再销售这批假药品,厂家必须出钱把假药买回去,否则,一切免谈。

  这样的事情,福建前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林总经理也曾碰到,他说,当他向工商局报案时,有人竟打电话向他施压,并扬言说,“各卖各的,否则没你好处。”

  林总经理说,如今一些假药商可谓是“神通广大”,目前,他们在福州发现了2种冒用他们公司药品的假药,而在泉州,竟然有6种,“这让我们的业务员目瞪口呆。”

  林总经理表示,他们公司花在打假上的费用、人力、物力投入已经越来越大,但是由于一些现实的困难,收效却非常小。比如说,一些假药生产窝点的地址根本找不到,还有一些假药生产厂家在省外,取证非常困难。

  热心企业

  希望更多企业加盟营造安全用药环境

  昨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林先生主动联系本报记者,表示愿意出资一万元,设立打假基金,用于奖励举报假药的市民。

  林先生说,他是一家企业的老总,看了本报的报道后,于是有了设立打假基金的想法,目的是鼓励更多的市民加入到打击假药的行列中来,让假药无处藏身。

  “造假的人固然可恨,但是,售假的人更可恨。”林先生表示,正是因为有销售假药这张网络,才使得假药能够进入市场。另外,一些药店在销售假药时,被当场抓到还死不承认。因为厂家没有执法权,所以有些时候,他们也无可奈何。而万一被药品监督部门抓到,这些药店大多也不会供出假药的来源。

  林先生表示,他希望此举能引起老百姓重视,并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大打假力度,也希望有更多的厂家加入到队伍中来,还百姓一个安全的用药环境。

记者 陈懿萍 陆乙鑫 见习记者 陈洪亮 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