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水平技工,是“中国制造”的核心要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5:04 浙江日报

  记者: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2004年招生人数达550万,超过了199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充分显示了政府对于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但同时,此人数却仅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40%左右,招生比例比20世纪末有所下滑。可见,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似乎并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氛围。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姜大源:在思想观念上认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很重要,观念上不重视,解决其他

问题就无从谈起。

  职业教育的意义是多层面的,其中最直接的一点,就在于能够培养大量我国所急需的高水平技术型人才。中国加入WTO后,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局面下,得到了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大好机遇。但是,这个制造业中心绝不应是简单的、低水平重复的加工中心,而是高水平的制造中心,甚至应发展为研发中心。那么,谁为这个制造业中心制造工人和工艺型、应用型工程师呢?职业教育。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德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一提国家竞争力,就提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看做是“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相比起来,另一个战后迅猛发展的国家——日本,现在的经济就出现了很大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将制造业向亚洲其他国家转移,过分“钟情”于金融业,导致“产业空洞化”。而服务业和金融业,如果没有制造业在背后作为依托,就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职业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还远未进入第二次工业化阶段,只是处在第一次工业化“中期的初期”。在这个阶段,对中等层次的人才——技术工人的需求非常迫切。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已完成第二次工业化并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的25个国家中,中等层次的技术工人、中初级的管理人员,在劳动力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超过50%。显然,处在第一次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所需中层职业人才的数量将大于这一比例。此外,发达国家的产业工人基本都是技术工人,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而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技术工人,其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6%,高级工仅为4%。无疑,要改变这一状况,急需大批新型技术工人,也就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非如此,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综合国力的提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