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摒弃传统标准,实现全社会教育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5:04 浙江日报

  记者:有调查显示,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目前还多是农家子弟、城市贫困人口和所谓的“落榜生”,是否可以说,职业教育发展与否,关系到教育公平的实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姜大源:格林斯潘针对美国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提出解决两极分化加剧的手段是发展教育。对中国来说更是这样。中国目前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多属于弱势群体,也是

扶贫对象。他们若能通过职业教育摆脱贫困,那无异于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排忧解难”,因为和谐社会正是要求消除贫困,消除一切不稳定因素。同样,大型国有企业的1150万下岗工人需要进行转岗培训;现有的7亿多从业人员,需要学习新的手艺和技术;每年初中毕业生中未进普高或职校的700万人,也得进行学习。这些都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搞好了,促进了就业,必将为新增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为其“乐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为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教育公平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好而剥夺他们发展自身特长的权利。如果使用传统“大一统”的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势必会以强势教育类型的要求去衡量处于弱势教育类型的群体,从而导致失衡。

  所以说,职业教育,是维护整个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护个人心理稳定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据《光明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