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间高利贷隐患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5:27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近年来,被老百姓俗称为“驴打滚”的民间高利贷现象,在一些农村抬头,不少农民因为生活所迫而借高利贷,甚至一些村集体办事也要借高利贷。

  一年前,肥西县兴庄村农民何道培为了看病,前后借了3000元高利贷,每月三分钱的高额利息年复一年的堆积,使原来生活条件还可以的一家陷入了困境。由于没法还清沉重的高利贷,何道培的儿子初中没毕业就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还账。

  该县原周洼村为了“脱壳”,办了一个石灰场,借了3分钱月息的高利贷8000元,但是由于经营不善,砖瓦场不久就倒闭了,每月3分钱的高额利息年复一年的堆积,让该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据调查,在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农村,民间高利贷的利息少则3分、5分,有的甚至高达1毛钱,几乎超过了国家法定贷款利率7厘312的14倍,但即使是这样,许多农民因为没有好的致富门路,加上从银行贷不到用于生活和生产的资金,更缺乏有力的社会风险保障,最终由于贫穷导致他们为借高利贷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民间高利贷为啥能盛行

  国家明文规定:超过银行贷款利率的30%%就是高利贷。民间高利贷属于不合法的现象,然而就是这种金融关系。却在一些农村形成了一个合理不合法的怪圈,农民一方面抱怨高利贷给生活带来的艰难,另一方面却又对这种现状无可奈何。

  农民因发展生产或有病生灾,从银行贷款没有质押不给贷款,急需用钱的农民无法筹集到资金,同亲朋好友借款的渠道也不畅,在生活不太富裕的农民找不到门路的情况下,农村一些靠经商先富裕起来的有钱人,也因银行利息太低而把钱取出来,有偿借给村集体和急需用钱的农民,并逐步演变成高利贷。高额利息使这些人尝到了民间高利息放贷的甜头。虽然这种借贷方式很简单,但却能解农民的燃眉之急,花点利息钱农民也甘心情愿地被“宰”。在农村民间放贷的这些人叫“息爷”,就是专门靠放贷生活的人。

  民间融资行为亟待规范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孙自铎教授认为:高利贷作为一种不受法律保护的民间信贷方式,相比于正式金融机构,其利率更高,对农民的剥削严重。只有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力度和广度,降低农民贷款门槛,使农民在困难时求助于正式金融机构,高利贷市场才会自动缩小。地方政府要合理引导富裕农民(放贷者),使其持有的闲散资金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如各种投资活动、商业活动等。国家应该尽快出台《民间融资法》,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农村金融市场。同时,政府应该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资金互助组织,支持合理的民间融资行为,这既是遏止当前农村资本外流的重要手段,也有利于农村资本市场的发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