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多多悲剧”需要深入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5:32 华商网-华商报

  ■孙正龙

  “星星只有在自由的天空才能发光,到了地上就成了冰冷的陨石,和普通的石头没有两样……学校只关心学生的分数,对学生心理和思想的了解却几乎是一个空白……”这是河南南阳八中女生蒋多多高考时写在考卷上的“抗议”之举。除此之外,她还把自己的笔名“碎心飞魔”写到密封线外,所有试卷用双色笔来写。她这样做的目的,竟是希望各科成绩

为零,以引起社会重视。(昨日《华商报》)

  如此“抗议”的结果是高考总分114分、“文综合”零分。这是“咎由自取”,本该如此。然而,她“自我牺牲”的“壮举”却没有赢得认同,不仅班主任说她是“怪生”、“思想心理都不健康”,就连她的同学也觉得她“又怪又傻”。这很是让人觉得悲哀。

  但我觉得,她的这一“牺牲自我”的悲剧,决不仅仅是她个人问题,即便不能撼动“高考”这棵大树,至少也当引发我们去深入反思一些高考问题。

  首先应深入反思的是如何善待“怪生”“差生”这一老大难问题。有这样一个通病:“差生”往往都是“怪生”,“怪生”也终将变成“差生”。而究其实,所谓“怪生”和“差生”,不过就是没有按照学校和高考的要求去成为“乖乖生”而已。不用现成的框框来框定自己,不用万能的“尺码”去量独特的“这一个”,而是希望学校和社会能为个性突出的“怪生”量身定做适合自身的教学和考试方式,应该说是多样性和差异化的现实要求。但急功近利的结果却是使学校把多多这样的“怪生”排斥在管理视野之外,不仅班主任“顾不上管她”,“不知道她和谁一个宿舍,与哪个同学关系好”,而且“各科老师都不喜欢她”。

  既然不是人人都能上大学,需要高考来筛选,那就意味着必有不少孩子上不了大学。我觉得多多说的有道理,“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因为人人有不同天赋,老师只有发现学生的兴趣,把他的兴趣发掘出来……”可现在的高中教育好像不是培养孩子的“育人”教育,不是“因材施教”的教育,而是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去对学生实行“一锅煮”。于是,那些在高考科目之外求发展的“怪生”,即便将来很有前途也是逐步淡出视野。多多喜欢写小说,已经写出100多万字手稿,这样勤奋有个性的学生却因与高考无关而不能受到关注和引导。即便是很有希望的孩子在这样的淡漠和歧视当中,也是要信心大失的,本来就天生带有反叛性的青春期的孩子,更是有可能由此走上极端。能说这仅仅是多多个人的问题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