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穷时悟“道” 守住平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6:00 光明网
邓显伟

  

评论:穷时悟“道” 守住平静
初次接触《道德经》,还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十分博学,在每堂语文课之前,总会给我们写一些名篇名段,其中便有老子的一些经典句子。我记得老师当时写下的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当时懵懵懂懂的,不甚了了,但觉得语言很优美。

  上了大学后,有时间来读自己想读的书籍了,《道德经》、《论语》等经典首先纳

入阅读范围。反复研读,其乐无穷。遇有不懂的地方,就找老师一起探讨。

  大学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在走进新环境的同时,大学时代读书的习惯与心境一并遗失,跟着办公室的老同志学着如何做人,如何表情达意,如何适应工作,如何享受生活,其中的忙乱与新鲜,让我一度十分自适而陶醉。然而,时间不长,我便有些怅然若失。我所从事的工作与我大学所学几乎不沾边,眼看着其他大学同学都有所进步,而我却止步不前。

  最关键的还是收入的问题。作为农家子弟,能让我一直乐观并坚强地生活下去的支柱便是:当我毕业后,我可以解脱困厄父母几十年的贫穷,而现实中的无能让我一时不知所措。

  我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了。脱离已是不能,于是我走入了生活的另外一个极端。不再安心工作、不再积极向上。更重要的是,在压力重重的焦虑中,我将自己逼进一个不得解脱的境地。

  生活的本质真是如此吗?我试着在浮躁的藩篱中突图。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就是说,从“道”的观点来衡量,以上这些急躁的行为,可以说都是剩饭赘瘤,惹人厌恶,所以有“道”的人是不这样做的。那么反观自身,我是不是有些急躁了呢?我要追求的是什么呢?钱吗?虽说单位工资不高,养活自己尚小有节余;事业吗?收获大小是相对的,撇开这个岗位的技术含量而言,工作经验的积累与处事能力的历练不也是一笔财富吗?老子说:“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就是说,在浑浊中安静下来,慢慢地澄清,在长久的安定中变动起来,慢慢地趋进。我现在要做的,不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点事儿吗?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便不再浮躁。“致虚极,守静笃”,也许,平静地生活,深入地体悟,这便是生活的真谛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