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更多城市成熟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6:09 大洋网-广州日报

  

让更多城市成熟起来
热点聚焦

  一种新的提法认为,新的“雁行模式”是以中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为“领头雁”,紧随其后的将是中国的中西部。南昌所属的江西省恰好南接珠三角,东接长三角。在“泛珠三角”和“泛长三角”各自提出的经济体范围中,都明确把江西排在最重要的第一位。

  与国内众多风头强劲的城市相比,南昌是很不起眼的一个。但就是这个近年来几乎可以说默默无闻的城市却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世界十大动感都会”之一。为什么在众多经济活跃影响力辐射力都极强的国内城市中,南昌成为唯一入选的一个?

  南昌的官方网站与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一样,用GDP和相关数据来说明它所取得的成就:2005年南昌市GDP、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0年分别增长1.1倍、1.8倍和5.5倍,实际利用外资9.1亿美元,增长24.5%,实际利用内资260.5亿元,增长40.5%。

  大前研一曾将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总结为“雁形模式”:以日本为领头雁,其他国家和地区紧随其后发展,已经证明的那一部分是:日本-韩国为首的四小龙-东南亚或中国。之所以加上“或中国”是因为这一雁形模式正接受挑战,1980年以来中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与东盟国家一起成为雁形的一波,但由于中国经济体量的庞大和中国经济的辐射力,中国很有可能已经取代日本的“领头雁”的地位。一种新的提法认为,新的“雁行模式”是以中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为“领头雁”,紧随其后的将是中国的中西部。

  南昌所属的江西省恰好南接珠三角,东接长三角,在“泛珠三角”和“泛长三角”(来自于上海的另一种提法是“长江流域经济体”)各自提出的经济体范围中,都明确把江西排在最重要的第一位。至于长江和公路铁路带来的便利更是让南昌和江西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我在以前的专栏(《劳动力优势丧失之后怎么办》)中曾提出过,制造业必将“溢出”高劳动力成本地区,也就是说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必将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和现代服务业转换,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转移,南昌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地价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历史悠久的省会城市所必然带来的劳动力素质的优势,这些都不用多讲,我觉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江西一直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最重要的廉价劳动力输出地区之一,而这些几百万上千万的劳动者相当一部分都回到了本地,他们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接受现代企业管理的经历,会促进其观念和意识的提升,转而也会成为本地发展的一笔财富。这相对于非劳务输出省份来说,是一个更重要的优势。

  如此说来,南昌这一次脱颖而出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年多以前,一份调查说中国有上百个城市宣称自己要成为“国际大都会”——这种理想虽然不能全盘否定,但我们至少知道在城市公共管理(或按中国特色的说法叫“城市经营”)这个领域里,不切实际、贪大求洋还是主流。我们知道企业管理中有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叫“SWOT”(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在那些城市提出它们的国际大都会的梦想的时候,有多少管理者会切实想到自己的城市的SWOT呢?一个成熟的企业管理者不会将SWOT放诸脑后一味蛮干,成熟的城市管理者也一样。

  我相信南昌的管理者同样是有雄心抱负的,但相对于其他不够动感的城市来说,它更多的是因势利导,更多的是抓住了好机会。成熟的管理者当然要有对机会的把握能力。值得一提的另一个城市是大连,在城市经营的口号下发展多年之后,让这个城市的竞争力真正增强的是“东北亚外包中心”和“中国的班加罗尔”的定位,这是一个城市从盲目城市经营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所以,相对于让更多的城市动感起来,我更希望更多的城市成熟起来。

  我们注意到,在十大动感城市中几乎唯一的例外是伦敦,这个在18世纪或者19世纪就应该是“最具动感”的城市到今天依然保持着它的活力。它为什么动感依旧?这同样是中国曾经的“动感”城市们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中国的很多城市和地区同这一次的南昌一样,因为制造业而名扬天下,而动感十足,当经济发展、制造企业溢出、转移之后,这些城市如何继续保持竞争力、保持活力?并依旧能够吸引世界的目光?这不仅是一个城市的问题,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课题。

  伊险峰

  资深媒体人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