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汉剧《白门柳》中大演出获专家肯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6:09 大洋网-广州日报

  

汉剧《白门柳》中大演出获专家肯定
李仙花(右)在《白门柳》中的扮相。由两次戏剧“梅花奖”得主李仙花领衔主演的广东汉剧《白门柳》近日在中山大学成功演出。广东汉剧院创作演出的新编历史剧《白门柳》是我省唯一在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上展演的剧目,该剧展示了金陵秦淮河畔奇女子柳如是的锦绣才华和多舛的命运,剧情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演出完毕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广东汉剧院共同举办了“广

东汉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教授和广东汉剧院院长李仙花女士共同主持,小说《白门柳》作者、广东省文联主席刘斯奋,该剧编剧张维,中山大学教授黄天骥、罗斯宁及广东省社科院许翼心等近50余名专家参加了研讨,他们围绕《白门柳》演出的感想、广东汉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东汉剧的艺术特色及历史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刘斯奋肯定改编成功

  刘斯奋首先肯定了广东汉剧《白门柳》的成功改编,并具体谈到改编剧本在人物塑造、主题把握、情节剪裁和舞台表现等方面的成功。黄天骥教授则十分具体地畅谈了观看《白门柳》后的感受,他认为:柳如是的个性在戏曲史上是少有的,有点像李香君,有点像乱世佳人斯佳丽,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很坚定。他特别赞赏“投池”那一段戏,称水袖舞非常出色,同时表示如果在唱腔上加上一些幽怨的色彩可能会更好。随后,中山大学教授罗斯宁教授认为该剧很具现代意识:首先是渗透了现代人的思想意识——柳如是有自尊和政治才干的,也讲气节;其次是有现代的审美意识——无论从服装、歌舞、剧情均体现了这一点。罗斯宁还提出小生的唱段有些像女生,不太舒服,而尾声用钱谦益的诗不是很合适,建议要着力打造精品的唱段。广州大学刘晓明教授认为此剧是历史事实、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刘斯奋同名小说《白门柳》、编剧张维的改编、李仙花的表演、观众的眼光精彩交织,并赞赏剧中主角间的感情已经超越了才子佳人的基本模式,柳如是的结局是“不死之死”。

  音乐方面还可加强

  广东汉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本次研讨会的另一重要议题。中山大学副教授宋俊华从广东汉剧“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入手,谈了广东汉剧“申遗”及保护前景。博士生陈志勇也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责任感、保持开放心态、重视理论研究和口述历史工作等角度,提出了广东汉剧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此外,编剧张维畅谈了个人创作剧本《白门柳》的经历和感想。而广东省社科院许翼心拿《桃花扇》与《白门柳》作比较,认为李香君相对单纯些,钱谦益与侯方域的社会地位、文学成就也不同。可《桃花扇》55出的改编和现在130万字小说《白门柳》改编成两个半小时的剧本,同样是存在很大困难的。他还认为,该剧在音乐方面还可大大加强汉剧的特色。

  汉剧院中大合作推进汉剧保护

  在研讨会上,汉剧院院长李仙花还介绍了广东汉剧发展的现状,并从机构设置、艺术生产、队伍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广东汉剧院在保护广东汉剧发展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对策。据悉,广东汉剧院正和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策划“汉剧现象”系列活动,希望可以推进广东汉剧保护向前发展。

  广东汉剧《白门柳》在中山大学的这次亮相,是广东汉剧院举办的“广东汉剧中大行”的第二场活动,这次活动不仅使汉剧文化的魅力在大学校园里得以展示,熏陶了广大学子,而且也对被列作“岭南濒危剧种”的汉剧进行有力的挽救。

  本报记者 吴聿立 实习生 吕东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