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九头鸟飞四方 与寻访深圳特区湖北人报道组的通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6:10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时年26岁的年轻深圳,有40万湖北人在打拼。

  连日来,他们中的11位人士,通过本报“重逢”父老乡亲们———对牛“情有独钟”的厉有为、一口气给企业送了36家科研中心的李连和,爱之深让“我为伊狂”的呙中校,

从“叫花子”到亿万富翁的欧阳祥山,怀揣50块钱闯鹏城的阮诗树,一门心思培育“新三好”的曹衍清……

  昨日下午,在“深圳特区湖北人”报道即将告一段落之时,栏目主持人刘鹏电话连线了准备返汉的本报赴深圳报道组组长熊爱玲。

  主持人:从“天山脚下湖北人”到“域高原湖北人”,再到今天的“深圳特区湖北人”,你都带队进行了寻访。此次寻访与前两次比较起来,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感受?

  熊爱玲:三次寻访,每一次都是深深感受到“九头鸟精神”的旅程。无论是在新疆、西藏还是在深圳;无论是政界要人、商界精英,还是戍边战士、打工兄弟,他们身上都有着共同的印迹:聪明、能干、勤奋、热情、善良。和老乡们在一起,真的有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九头鸟,飞四方!

  比较起来,在新疆和西藏,感受最深的是“感动”,我们为老乡们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而感动;而在深圳,感受最深的,也许是观念上受到的“撞击”。

  主持人:能把“撞击”的感受具体谈谈吗?

  熊爱玲:就拿我们采访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总校校长曹衍清来说吧。当时一见面,记者想用正在进行的高招打开话题,没想到这位“黄冈升学神话”的创造者之一、原黄冈中学的校长,脱口而出的竟是“我现在提都不愿提高考这个词”。那一刻,记者的心头为之一震。他的“新三好”概念,对内地“一把高考尺子量到底”的观念,的确是一股“冲击波”。

  寻访身处改革窗口城市的湖北人,这种观念上被“撞击”的感受常常产生:当曾任深圳科技局局长李连和,给我们介绍起“政府出钱给企业送研发中心”的做法时;当秭归打工仔韩春生,充满自信地说道“在一个地方干久了就会产生惰性,这种惰性会让人丧失激情”时,记者的心头都“为之一震”。

  主持人:寻访中给你们留下最深印象的事情是什么?

  熊爱玲:6月26日那天,开了7家工厂、拥有过亿身家、7年没炒过一个员工的阮诗树,开车来到记者所住的酒店接受采访。采访结束后,记者送他到一楼大厅。只见阮诗树走到总服务台,报出了记者的房间号,按酒店接待来访者的规定,获取了一张价值5元的免费停车卡。

  这就是坦诚、务实、节俭的深圳湖北人。他们对于金钱、对于社会、对于责任,有着自己准确而清晰的理解。

  主持人:最后,请你谈谈对深圳的印象。

  熊爱玲: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在这里,我们几乎听不到“我是深圳人”的说法,问他是哪里人,他会脱口而出他的出生地甚至是他的祖籍,就连那些在深圳出生的中小学生,也会毫不含糊地说:“我是湖北人”,“我是四川人”。

  也许正是因为年轻,反而没有包袱。所以深圳海纳百川,大气地包容了来这里追梦的人们。这,或许就是人们喜欢深圳的理由。记者在采访中,曾数次问到湖北老乡们对深圳的印象和感觉,他们用了很多词,但频率最高的一个是:机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