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零分打败高分:教育悲情的泛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6:30 信息时报

  一提起中国教育的现状,无论什么人都会骂两嗓子,如果分摊到各人头上,笔者大概可以分到三五嗓子。我国教育之失败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人一遇到教育领域的风吹草动,断不会对教育弊端嘴下留情。

  因此,“河南一女生在高考试卷上写诗宣泄不满,文综被取消成绩,她希望各科都得零分”(《河南商报》7月1日)的新闻,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制度的抨击,而对

这位“零分女生”的声援也是压倒性的。零分俨然光荣。这事儿让笔者想起了著名的“白卷英雄”张铁生同志。文革时期,正在辽宁兴城县白塔公社插队的张铁生参加大学考试。考理化时,他仅做了3道题,然后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封信。张同志在信中诉说他因不忍心放下集体生产,而不得不放弃复习功课,致使考试成绩不理想。“四人帮”们看了这张白卷,是赞不绝口,结果张同志“光荣”地被大学录取了。对比一下张铁生的试卷,我发现“零分女生”的试卷与其有着颇多相似之处:都是白卷,都在卷子上写了一些感受,都或多或少得到了赞赏。所不同的是,张同志考上了大学,“零分女生”则不太可能有这样的幸运。原因很简单,现在不是文革,而是一个高度重视知识的时代。

  但是,在科技与文化至上的时代,高分也很容易与低能以及读死书扯上关系。“四川女孩效仿越王勾践睡猪圈苦读书,14年与猪为伴考得高分”(《成都晚报》7月1日)的新闻就令不少人颇为反感。从这个女孩现在17岁的年龄来分析,她从3岁开始进猪圈与猪为伍的可信度有待证实。不过,网民的反感主要集中在:这个女孩子涉嫌心理不正常,或从前正常,但后来不正常了,而这一切都是万恶的应试教育所致。高分俨然可耻。这事儿也让笔者想起一些人,他们分别是:头悬梁的汉代孙敬同学、锥刺股的战国苏秦同学,以及卧薪尝胆救国救难的勾践同学。这些古代的同学,一直以来都是现代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老师和家长们都是这样要求的,古往今来的全国人民都没有意见。但是现在真正效仿他们的同学并不多,今天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一位,却成了“可耻”之物,与那位“零分女生”简直毫无可比性。

  笔者认为,即使是人们非常欣赏的“国际惯例”,也很难提供“零分光荣高分可耻”这样的事例。以分数定成绩并非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不钻研课本而专门靠“素质”拿分显然是行不通的:文化知识交白卷,何谈“素质”?支持“零分女生”反对“高分女生”这类反常现象之所以出现,归根到底与教育制度的蹒跚改革有一定的关系。当前教育制度的弊端已然催生出一种悲观性的情绪,我将它称为“教育悲情”。教育悲情的泛滥,导致人们遇事必骂:大学生串糖葫芦是教育之过、博士自杀是教育之过、零分是教育之过、高分也是教育之过。总之,教育问题几成所有问题之框。

  而对教育悲情的渲染,目前似乎也已泛滥成灾。本来,我们以“口水为刀枪”的努力是为了给孩子们争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但是从“零分有理”,“高分无理”这两个例子来看,对教育悲情的渲染非但不能达到这一目标,反而会误导孩子们形成错误的认识。因此,人们在声讨教育问题时,有必要对自己的嘴巴适当把一下关,或装一个过滤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