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鄢陵:棉籽“长出”大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6:3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站在村中宽阔平整的柏油街道上,望着鳞次栉比的农家楼房,黄汉文抑制不住心中的自豪与激动:一个一无资源二无“风景”的平原村,短短10年间就建起工厂近百家,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拥有私人小轿车200多部,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6月29日下午,鄢陵县马栏镇议台村村委会主任黄汉文,在回顾本村的发展历程时说:“议台人完全是靠棉花加工的下脚料富起来的!”

  全国最大的棉短绒加工销售基地

  黄汉文所说的“下脚料”,就是有着广泛工业用途的棉短绒,一种籽棉经脱轧后残留在籽壳上的短纤维。

  鄢陵曾是全国十大产棉县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一度出现卖棉难现象,脱去棉纤维的棉籽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榨油,大量棉短绒被白白浪费。长期从事棉花经销的议台农民看到了棉短绒的经济价值,在1996年前后尝试着办起了加工厂,收购棉籽脱绒,再把棉短绒卖给纤维厂赚钱。

  此后,以议台村为中心,一个以棉短绒加工、购销为主的产业迅速在鄢陵发展起来。从事棉短绒购销的鄢陵人的足迹逐渐从本县本省延伸至产棉大区新疆、甘肃、河北、辽宁等地;棉短绒加工也从简单的脱绒、整理,向更高附加值的合成、制丝等延伸。

  为充分释放棉短绒产业强县富民的能量,鄢陵县建起了专门的工业小区,引导棉短绒加工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实现规模效益;并着眼于科学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不断拓宽、延长加工链条,形成了环保节约、联系工农的“棉花加工—短绒加工—纤维制丝”、“棉短绒加工—棉籽加工—植物油”循环产业链,带动起规模以上棉纺、化纤、油脂企业30多家。

  据统计,如今全县拥有棉短绒加工企业300多家,与全国130多家化纤企业建立了稳固的供求关系,年加工量达40万吨,占全国棉短绒市场的50%,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短绒加工销售基地。2005年,仅马栏镇就完成工业产值26.7亿元,实现工商税收2260万元。

  “鄢陵人打个喷嚏,全国棉短绒市场都会感冒”

  棉短绒经济的崛起不仅为县域经济提供了新动力,而且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该县有遍布全国的棉短绒购销业务和信息员3000多人,总体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从事棉短绒加工的农民收入普遍比其他地方高四五百元,议台、岗口等最早发展棉短绒加工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更达6000元以上。

  而最早涉足这一产业的农民则变成了千万、亿万富翁,涌现出一批头脑灵活、富有魄力的农民企业家。他们不仅在当地办厂,赚取“两头在外”的加工利润,而且还投资外省,将不适宜在本地生产的加工环节设在外地,不断提高着鄢陵人在棉短绒行业中的影响力。

  “光我们议台一个村,就有7家较大的企业在新疆、江苏、湖北等地建有棉浆粕加工厂,全县有十二三家,年产棉浆粕20万吨,占全国市场流通量的一半以上。”黄汉文说,“鄢陵人打个喷嚏,全国棉短绒市场都会感冒。”

  从“最大的加工销售基地”到“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基地”

  在前不久制定的鄢陵县“十一五”规划中,棉短绒加工被作为支柱产业培育。该县决心一方面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绕过污染环节的医用材料等精深加工,做大做强棉短绒流通产业。

  目前,该县已在城东工业区和议台工业小区立项建设两个污水处理厂,其中一个正在建设。同时,总投资达11亿元的5个棉短绒深加工项目和1个棉短绒市场交易中心项目已完成立项,进入实施阶段。这几个项目预计3年内完成后,可新增利税2.2亿元。

  县长张海涛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把鄢陵由全国最大的棉短绒加工销售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棉短绒制品生产和销售基地。”②9

  □本报记者张华君

  本报通讯员郑法魁康运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