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大清华“一流”品牌不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7:52 兰州晨报

  抢生源拼就业均落于香港名校下风

  “北大、清华作为一流大学的日子屈指可数。”

  “即使是国内名牌大学老师的素质也没有保证,许多老师只懂讨论第三流的问题,学生不会钻研出第一流的学问。”

  不论是来自作家薛涌的担忧,还是数学大师丘成桐的责问,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是,作为百年名校的北大、清华,他们的声誉已经遭到多方质疑。对于它的未来说法很多,很多人更是担心他们作为中国一流大学的地位不保,或者与一流大学名不符实。

  考生资源争夺战

  6月30日,香港大学给今年内地申请该校求学的学生发出了第一批面试通知,大约有3000名考生接到了通知,这是去年的两倍。同时香港一些大学也在内地展开了宣传战。

  “一边是香港在内地扩大招生,一边是内地就业的压力。”在北大中文系已经苦读5年的黄语难以掩饰其对北大的感情。“我当时就是因为喜欢北大的人文传统而选择了这里。”但现实的问题又让他对自己的选择多了一份怀疑。“去了几家媒体,他们都认为我们缺少新闻经验而拒绝了。”

  与他有着同样困惑的学生还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工资太低,有的是因为所学的东西不适用而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相反,香港大学毕业的学生却十分抢手。刚接到香港大学面试通知书的李刚说他就是因为这些原因转投了香港的学校。

  成都女孩李卿曦是今年第一个高考新闻人物。据说她高考还没发榜就手握5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了网罗她,财大气粗的香港科技大学抛出了39万港元的奖学金。

  香港大学的品牌战略

  面对优秀考生流失的现象,北大有关负责人认为,北大、清华的品牌是无价的,不可能采取香港科技大学那种赤裸裸的金钱攻势。

  不惜巨资抢夺优秀考生,对大学品牌有什么影响呢?北大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专家齐国伟认为,香港高校即使最终没有得到这名优秀学生,但新闻效应产生的知名度在品牌方面的价值却是巨大的。知名度是一种难以估量的资产,是品牌战略的要点,知名度高的大学,无论何时也无论何人来做评价,都会在社会上、考生心目中、各种名校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而且一旦产生品牌效应,就会长期拥有名牌大学的美名。香港高校就是要在内地产生这种效果,是和北大、清华竞争的长远战略思路。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对记者说:“纯粹做数量的分析,北大并不比很多学校强,但是在声名上北大要胜于很多学校。在实的方面北大不占优势,然而在虚的方面北大有优势。”他认为北大能在前不久英国《泰晤士报》推出的世界范围内的大学排名中排在15位,声名起了重大作用。

  大学品牌的价值保障

  就在李卿曦得到香港科技大学垂青的时候,叶小萌却正在为找工作发愁。“我现在每天就是不停地发简历,然后不停地去面试。”

  叶小萌的遭遇显然不是一个特殊的个案。据北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方伟主任介绍,北大2006年共有7743名毕业生,目前有70%的本科生还没有实现就业签约。

  最近在中国博客掀起的“中国科技大讨论”,众人将矛头指向了北大、清华的教学制度,加之数学大师丘成桐对北大的质疑,突然间,北大、清华这些名校被置于风口浪尖,有关“一流大学”的品牌内涵成了众多人议论的焦点。

  与叶小萌们相比,香港的名校毕业生可谓牛气冲天。5月25日,香港大学发布的“2005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该校99%的毕业生就业或升学,平均月薪1.4万多港元,最高月薪达7.4万多港元,该校2006年应届毕业生已知的聘书多来自国际投资银行、管理顾问公司及跨国企业。这或许就是内地一流学子将目光转向香港高校的原因。

  名校的尴尬

  针对旅美学者薛涌“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的断言,虽然各界有不同看法,但从今年香港高校的报名人数来看,这决不是杞人忧天。

  有人认为,香港高校的强悍出击,瓦解了中国近30年的高考路线图。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北大、清华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就如同很难逾越的火焰山;现在中国的内地学生,可以先采取在香港念本科,然后再到哈佛等念研究生的方式,来实现一流大学的梦想,这很可能将北大、清华抛到一个边缘化的尴尬角色。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更是坦率地说:“无论是经济学论文发表数量,还是师资力量,香港大学等香港名校,都要好于北大、清华。”据《财经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