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上海治理“闯红灯”说起--十二论开展好“整脏治乱”专项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8:04 贵州日报

  你会过马路吗?

  那当然,孩子都懂,红灯停、绿灯行啊!

  可这个简单的规则,眼下1900多万上海人正在重新学习。据报载,上海自4月中旬开展整治“闯红灯”以来,各部门绞尽脑汁,用尽“十八般武艺”,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

。集中整治一次,就出动了各警种5000多人次。对于违章者,除了教育罚款外,上海还派员用相机抓拍违章行为,并将所拍照片公之于众等。某“海归”女士因为“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罚,还被处以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上海治理行人“闯红灯”一时成为各地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

  上海的决心为何如此之大?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坦言:“开始当然有顾虑,有那么多人不守规矩啊。可这一关一定要过,对上海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来说,这是必须逾越的障碍。”通过严格执法与宣传教育相结合,上海治理“闯红灯”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市民调查显示,90%的认为上海街头发生了积极变化,拒不服从管理的现象基本消失,有人管理的道路路口基本做到没人乱穿马路。

  联想到我省正在开展的“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上海治理“闯红灯”的做法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是“整脏治乱”绝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大题大做。同上海治理“闯红灯”一样,不少人对“整脏治乱”也发出“多大件事儿,用得着如此大动干戈吗?”的质疑。上海的态度是这样的:“要把上海建成国际化大都市,不仅需要直逼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更要有与这座城市硬实力相匹配的‘软实力’———市民的文明素质。”我省“整脏治乱”也要有这样的认识和决心:要“建设旅游大省”不仅需要神奇旖旎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更要有相匹配的旅游环境和文明素质。

  二是要树立“法亦责众”观念。打进幼儿园起,我们就开始接受“红灯停、绿灯行”的基本教育。违法者何以如过江之鲫,而且,绝大多数又是应比小学生更明“理”的成年人呢?同样,中国人并不是生来就是低素质,就是“习惯”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穿马路、乱搭乱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社会管理运行中,用“法不责众”替代了“违法必究”,违法者滋生了“非耻辱化”的安全感,造成了类似恶习的“代代相传”。借鉴上海经验,我省的“整脏治乱”一定要将法规“铁”起来,把法规视为“硬道理”,不能法外开恩,而是“法亦责众”,谁犯规,谁就要受到惩罚。

  三是治乱要用重典。如何解决脏乱顽症?许多人指望于公民素质和自我约束力的提高。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一些在国内从来不看红绿灯走路的国人,为何到国外后就遵规守纪?一些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人,为何在自己家里却十分讲究?除了人的素质,还有守法环境迥异。

  如何营造好的遵纪守法环境,需要市民的自觉配合,更关键的是我们的城市如何保持一贯的严格管理。上海及其他地方在治理“闯红灯”时,在不违反相关法律的前提下,用了不少狠招。除集中警力在重要路口值勤,对违规者处以最高限度的罚款,对屡教不改者建立黑档案,再进行相关处罚。还采取了公务员、大中学校师生及现役军人街头闯红灯,交管部门将抄告单位。公务员闯红灯,不仅与个人奖金、年终评优挂钩,而且影响所在单位参加文明单位评选等。这些做法值得我省参考。

  四是要持之以恒。上海治理“闯红灯”这样的单个事件都在反复强调要抓住不放,坚持到底,并制定了相应措施,我省的“整脏治乱”涉及多方面的不文明陋习,尤其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这个道理容易懂,关键在于能做到。

  我们常说要向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经验,上海治理“闯红灯”就是现成的最难得的经验,不学白不学,还更待何时?!

  作者: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