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赞“进最穷的村,住最苦的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8:08 新华网

  郑培民到湘西上任当书记时,问当地干部:“哪个村子最穷?”随后就去了最穷的叭仁村,这个村在一个走起来累死人也吓死人的山头上。郑培民每次去永顺县高坪乡雨龙村,郑培民都会住在一位孤寡老人的家。他知道,农村的孤老没有子女照顾,有时也难免被不懂事的乡邻欺负。郑培民用自己的行动,为孤寡老人带来精神上的支持和尊重。(新华社6月26日电)

  从本质上讲,共产党员是与穷苦大众有着天生的血肉联系的人。今天的富人虽然与旧社会的地主资本家有了本质的区别,但今天的穷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过去穷人的延续,他们或者因为历史的原因,或者因为客观的条件,或者因为社会的转型,既缺乏接受教育的机会,更没有一夜暴富的可能,如边远山区农村的农民,城市下岗或亏损企业的工人,他们的穷,既不是好逸恶劳,更不是吃喝嫖赌,对于这些贫穷的劳动者,共产党人自然应当格外关心地了解他们的处境,格外尽力地帮助他们脱贫致富。郑培民的“上任首先进最穷的村,下村住进最苦的人家”,正是共产党人本质的体现。

  然而不可否认,今天有些共产党的领导却忘记了共产党的宗旨,滋生了一种“见有钱人就吹拍,见穷人就厌恶”的风气。笔者曾经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家企业曾是当地的利税大户,市区领导经常“光临指导”,省里甚至中央有领导到市里视察,也经常被带到厂里“听汇报”,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企业陷入困境,当时正是中央号召研究国企深化改革之时,那企业其实颇有典型性,可是却从此“门前冷落车马稀”,再也见不到领导的踪影了。今天更有些地方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对外来投资者提供种种超越法律的“优惠政策”,交通违法可以不处罚、污染超标排放可以不限制、最低工资标准可以不执行,甚至默认“血汗工厂”的存在,放纵投资者血腥压榨打工者。把诸如此类的行为,与郑培民的“进最穷的村,住最苦的人家”相比,至少在我们老百姓的心中,这实在是两种共产党人了。

  为什么如今有些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会滋生出这样的“喜富厌穷”观念呢?原因主要在二:一是自己身在领导岗位,长期脱离群众,对群众的疾苦视而不见;二是富有的投资者可以为自己的政绩锦上添花,而穷人却只能给他脸上“抹黑”,有了这样的“政绩观”,“喜富厌穷”也就成了某些地方领导者的必然。然而,在当前社会分配不公,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的大环境下,各级领导更应当学习郑培民“进最穷的村,住最苦的家”,把关心爱护和帮助穷人走上小康路、致富路,当作自己为官一任的最大政绩,才不失共产党人的本色。(金海燕)

  来源:光明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