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情注双拥 共筑国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8:18 大众网-大众日报

  莱芜是革命老区,素有拥军爱民的光荣传统,战争年代曾被誉为“鲁中参军之冠,支前之魁”。新时期又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2003年以来,全市军民按照“抓基础、创特色、求突破,促发展”的思路,着力在工作机制、拥军投入、政策落实、军民共建等方面搞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莱芜特色的双拥工作新路子。

  大事小事全都管

  谈起地方对部队的支持,驻莱某部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张文学由衷地说:“部队有什么样的要求,地方就提供什么样的保障!”据了解,这支部队是在“十五”期间组建的,官兵到达莱芜的第一天,市几大班子领导就带着慰问品冒雨去迎接,官兵们感觉心里热乎乎的。随后,市里专门成立了某工程协调领导小组,为部队解决供水、供电、供暖、道路交通等一系列问题,就连部队官兵乘车进城、家属就业、孩子入学入托这样的“小事”,市里的领导都时刻挂在心上,全力以赴予以解决。2003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大力实施设施拥军、科技拥军和法律拥军工程,全方位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目前,全市支持部队建设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拥军投入增幅一直高于全市财政收入增幅。

  军转干部安置率100%

  鹿庆国是2004年3月从钢城区武装部转业的一名军人,经过公开考试、考核,被安排到市教育局办公室工作,成为一名公务员。与他一起转业的干部全被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有的直接走上了领导岗位。

  莱芜是革命老区,优抚对象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位居全省前列,优抚安置工作压力大、困难多。市委、市政府把军转干部安置当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对待,率先在全省推行考试考核安置改革,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安置在全省领先。两年来,全市共接收安置转退军人956人,安置率达到了100%,有79%的转业干部和10%的城镇退役士兵被安排到机关事业单位。创造性地落实安置政策,大力推行自谋职业,全市共支付一次性经济补助金790万元,扶持348名转退军人自谋职业。用鹿庆国的话说,“军转干部安置咱莱芜在全省是数得着的。”

  再难不能难优抚对象

  “村里的待遇确实好,俺没有一点后顾之忧!”在钢城区里辛镇南朱家庄村采访,军属崔孝科满意地对记者说。据村支部委员侯学成介绍,村里对现役军人家庭,每年补贴3000元,加上镇政府发放的2000元优待金,总数不少于5000元。当兵回来后全部安排在村办企业工作,年收入七八千元。

  全市建立健全了地方优抚政策法规体系,各项优抚标准一直处在全省前列。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再难不能难优抚对象”的思想,不断提高优抚标准,年抚恤定补金比全省标准高出近百元,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平均达到3073元,全市年支付优待金550万元。

  情洒第二故乡

  2004年夏天,莱芜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驻莱部队主动承担了莱城青草河清淤工程,出动兵力3000多人次,奋战6天,清挖河道2.5公里,淤泥垃圾12000多立方米,使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河。

  多年来,驻莱部队官兵情洒第二故乡,各部队积极支持地方建设,先后出动兵力5000人次、车辆600多台次。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帮助驻地镇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立扶贫联系点30多个,帮扶困难户140多户,援建希望小学5所,救助失学儿童150多名。执行严打任务、制止群体性突发事件、排除生产事故险情等任务30多次,解救人员20多人,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50多起。多年来,军地双方相互支持、双向奉献,情注双拥、共筑国防,全市无一起重大军地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谱写了新时期双拥工作新篇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