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群山争峰――解读沂源崛起(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8:22 淄博新闻网

  □本报记者 于春林 王俊美特约记者 张立新通讯员 任鸣 左效强编者按 举全市之力支持沂源加快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之一。近年来,沂源县抓住机遇,埋头苦干,奋力赶超,履行“发展看变化,社会看平安,群众看实惠,形象看民心”的执政理念,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去年其综合排名在全省121个县市区中位居第57位,比2002年前移了27个位次。省委书记张高丽在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上充分肯定了沂源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本报推出“解读沂源崛起”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用群山争峰比喻沂源工业发展态势是恰当的。

  6月1日,省委书记张高丽来到沂源视察,当他看完山东药玻公司和鲁阳公司时,高兴地对沂源县的同志说,没想到在山区还有两个亚洲第一的企业,了不起,你们干得好。

  受到张高丽称赞的山东药玻公司是亚洲最大药用玻璃包装制品和丁基胶塞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2.16亿元,利税2.16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以60.8%和69.8%的速度增长,预计全年可分别达到16亿元和3亿元。

  这是沂源县大力发展工业的一个缩影。

  曾几何时,人们总是把沂源与贫困县和经济欠发达县联系在一起。这顶贫困县的帽子实在太沉重了,它让老区人民挺不起腰杆。

  压力也是动力,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下,特别是近3年来,沂源在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支持下,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到去年,GDP达到77.9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3亿元,比2002年翻一番。全县经济实力平均每年在全国上升70多个位次,进入全国县市区前300名。

  数字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沂源正在崛起。

  沂源崛起靠什么?“工业上去了,县乡发展就上去了,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业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发展服务业和反哺农业的基础。”沂源县委书记王世庆如是说。

  工业立县成为沂源发展的强力引擎。他们按照“二三一”的原则,协调三次产业的发展,紧紧地把工业抓在手上,扎实推进工业化进程。

  抓工业不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我们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起步晚但起点要高,摆脱粗放式走集约发展,把环保工业作为着力点,搞好产业布局,做大支柱产业。对于如何抓工业,沂源决策者有着清醒的认识。

  于是,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壮大优势产业,他们集中抓了医药及包装材料、节能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加工、玻璃纤维、精密铸造等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同时,他们推进制药企业溶煤循环利用、煤矸石加工转化等六条循环工业经济圈的拉长做大,初步形成了环保型、科技型、节约型、效益型的工业产业集群,打造了具有科技创新活力的“沂源板块”。有吨位才有地位。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不仅要有小舢板,远洋巨轮,更要有航空母舰。他们把培植大企业集团带动工业发展作为一项战略决策,通过产权联合、资产重组、授权经营等方式,依托优势企业组建了药玻、瑞阳、鲁阳、华联等12家企业集团,企业集才资产总量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9%和74%。去年,全县有20家企业利税过千万元,在12家集团有6家过5000万元,4家过2亿元,10家入选全市百强企业,1家入选全省重点企业集团。

  抓投入上项目,成为沂源工业做大做强的有力支撑。自2003年以来,共实施了投资过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10多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2亿元,今年又有投资过千万元以上的项目47个,其中过亿地的10个,计划总投资30亿元。

  既抓增量资本聚集,又要盘活存量,实现倍增效应,这在为沂源县委、县政府抓企业改革的创新之举。山东联合化工集团是2003年由原国有企业东风化肥厂一次改制后,对亏损企业沂源化肥厂重组而成的大型民营化工企业,改制后,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自2003年到2005年,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税大幅增长,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利税1.23亿元,分别比改制前的2002年翻了两番和三番,实现了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

  如今,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4家。今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增幅都在45%―65%以上,工业实现的税收占境内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0.8%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