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债资金为何变成“免费大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8:39 大众网-大众日报

  业界曾流传,“十一五”期间机场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但是日前,民航总局副局长杨国庆说,“整个‘十一五’期间,中国内地机场建设投资规模将控制在1400亿元左右”。此前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司副司长宋朝义表示,对于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国债资金要逐步淡出。(7月1日《中国经营报》)

  在近年来的机场建设热潮中,我国不少机场都是使用国债资金建设的。应该承认,

国债资金对我国航空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追问这样一个问题:这些资金是否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效益?

  很多地方的机场建设过于超前,不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据专家估算,现在至少有60%以上的机场处于亏损状态。而这仅仅是国债资金损失浪费、效益低下问题的一个典型而已。近年来,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年度审计报告,也屡屡曝光国债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例如,2002年被调查的9个省的37个国债环保项目,总投资额58.41亿元,但是在这37个国债环保项目中,只有9个按计划完工并且达到了要求,仅占全部项目数量的24%。

  为什么会发生国债资金损失浪费、效益低下问题呢?从表面上看,这与国债项目的审批和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地方政府在前期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就急于申请国债项目,向上头去争取资金的积极性比论证项目可行性的积极性还要大。

  但是从根本上讲,这是我国国债体制不健全造成的恶果。在目前的体制下,发行国债凭的是中央政府的信用,可最终使用国债资金的往往是地方政府,这种责任和权利的分离,使得国债资金在一些地方政府眼中成了“免费的午餐”。国债既然称为债的话,肯定是要偿还的。国债的偿还根本上就是靠税收,最终要由纳税人承担。更可怕的是,在目前的体制下,有利大家都争着上,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推,风险最终落到财政部门,而最后由国家财政买单。

  由于我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即使国债资金逐步淡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恐怕还要投入其他领域。要让国债资金用得放心,需要加强审计。但是,审计只是一个亡羊补牢的措施。要防止“羊”跑出去的根本性措施,是改革体制上的弊端,使国债的使用者真正对国债负起责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