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也谈北大、清华“二流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8:42 温州新闻网

  ●北大、清华的“二流”之虑能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优秀生转投香港”恐怕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牵动人们神经的,是对北大、清华等高校多年来备受恩宠而办学水平止步不前、学术地位岌岌可危的担忧

  因为有“高考状元”舍清华而选择香港一所大学,因为香港在内地的招生一年比一年火爆,而一直让我们引以为豪且身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重任的北大、清华等对此熟视

无睹,于是在这万众瞩目的高考招生季节,有人为清华、北大沦为“二流大学”着急起来——7月1日,有媒体惊呼,“北大、清华作为一流大学的日子屈指可数”;在网上,更有人断言:“北大、清华将阿Q式地回忆祖上富裕。”

  对于大学而言,生源素质固然重要,但“状元”的有无毕竟不是一流大学的全部,对于个别高分考生转投,确实不值得大惊小怪、小题大作。而且,尽管香港在内地招生的高校有不小的国际知名度和高的就业率,但上北大、清华仍然是一些人望子成龙的第一目标,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还出台“每考入一个北大、清华的学生,奖励50万元”的政策激励学生和家长。

  风起青萍之末。北大、清华的“二流”之虑能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优秀生转投香港”恐怕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牵动人们神经的,是对北大、清华等高校多年来备受恩宠而办学水平止步不前、学术地位岌岌可危的担忧。自1998年国家将北大、清华、复旦等34所全国重点大学列入“985”工程冲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后,这些高校得到了上千亿元建设资金。然而在公众的印象中,这些巨资除了在大学校园内有了一座座气宇轩昂的大楼、更多豪华车、更多的保安和后勤人员外,成效有限,一些“一流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地位甚至不进反退,引起人们对“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讨论。

  投入不足、教学条件简陋一度被认为是我们大学教育落后的症结。冲刺“世界一流大学”,几乎所有高校都迎来了建校史上前所未有的“基建黄金时期”,各校竞相新建教学楼、增加师生公寓、扩建新校区。记得十多年前笔者在上大学时,学校得到巨款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教学楼内的水泥地铺上木地板,后来有了更多钱后,各院系则纷纷“辞旧迎新”建大楼。

  气派的校园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真的那么必要吗?最近笔者访问了英国剑桥、牛津大学。这两所世界上办学至今最古老的大学,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大学,但如果用校园建筑是否“现代、气派”的标准来评价的话,它们得到的只能是“破旧、杂乱”——在牛津大学动辄两三百年、外表破旧不堪的建筑旁行走多时,一位同行忍不住问:“能否去校门口拍张照?”接待者回答牛津没有校门,因为“牛津不需要用校门来证明其存在”。问话者羞愧自己的冒失。

  大学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奠基人、北大校长蔡元培有精辟的见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过分重视大学之形而忽视大学之神,是舆论担心北大、清华等高校沦为“二流大学”的症结所在。

  如何避免“二流”之虞?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自有高人高见,容不得外行置喙。笔者想提醒的是,倘若离开了浓厚学术氛围和教学成就的不懈追求,现代气派的高楼大厦建设只能是对“一流大学”建设的嘲讽。

  来源:人民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