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乘坐首列正式售票进藏旅客列车本报两名记者历时26小时抵达拉萨 上“世界屋脊”走“天路之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8:59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乘坐首列正式售票进藏旅客列车本报两名记者历时26小时抵达拉萨 上“世界屋脊”走“天路之旅”

  

乘坐首列正式售票进藏旅客列车本报两名记者历时26小时抵达拉萨 上“世界屋脊”走“天路之旅”

  

乘坐首列正式售票进藏旅客列车本报两名记者历时26小时抵达拉萨 上“世界屋脊”走“天路之旅”
首趟进藏客车昨天到达拉萨

  本报拉萨讯这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时刻:7月2日零时31分,首趟进藏旅客列车、自格尔木火车站驶出的非正式售票列车“青1”次鸣响汽笛,稳稳停靠在拉萨火车站1号站台。这趟满载600多名旅客的列车,经过1142公里、13个多小时的安全运行,穿越青藏高原,顺利抵达目的地。

  首趟进藏列车鸣响的汽笛,响彻拉萨古城夜空。我国首趟进藏客车成功穿越“世界屋脊”抵达拉萨,西藏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在拉萨火车站迎候的数千名各族群众载歌载舞,为刚刚抵达拉萨的旅客献上哈达,欢庆这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7月1日,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日子。首趟进藏旅客列车“青1”次1日上午11时05分从格尔木火车站启程,开始它的第一次高原穿越。

  “青1”次列车在广袤壮阔的青藏高原上风驰电掣,沿途经过45个风格各异的车站(途中在楚玛尔河、唐古拉和安多3站停靠),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三座“连雄鹰都难以飞越”的雪山山脉,经过长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横穿可可西里和唐古拉,一路上过桥梁、穿隧道,最终顺利抵达拉萨。

  1日17时38分,列车以84公里的时速,平稳地穿越海拔5072米的世界铁路最高点——“雄鹰也飞不过去”的唐古拉山。这里的氧气含量仅为平原地区的50%左右。

  1日18时05分,“青1”次和首列出藏旅客列车——首次从拉萨驶往北京的“藏2”次列车在布强格车站胜利“会师”。两列列车的“会师”,意味着青藏铁路格拉段全部经过了旅客列车的行驶。

  据悉,青藏旅客列车车厢的配置几乎与飞机一样,当行车海拔超过4000米时,列车开始弥漫式供氧,旅客如同进入“氧吧”。到达拉萨后,随车的黄医生介绍,全车600余名旅客健康状况良好,只有一二十人出现高原反应,目前都无大碍。

  本报拉萨讯7月1日,作为正式的售票进藏旅客列车,共有三趟开行,其中从兰州始发,7月1日晚8时07分经过西宁的N917次昨晚10时30分顺利抵达拉萨,成为第一个到达拉萨的正式售票进藏列车。本报两名特派记者有幸成为这趟列车上的乘客,7月1日晚8时至7月2日晚10时,本报两名记者从西宁乘坐“铁龙”,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穿行可可西里,在“世界屋脊”上经历了一次“天路之旅”……

  西宁篇

  西宁火车站偶遇洛阳人

  7月1日,只有郑州火车站一半大小的西宁火车站售票大厅,挤满了身穿各色服装的人,三个专卖拉萨车票的窗口也是用汉藏两种文字做说明。有关进藏客车的提醒公告前围满了乘客,几位老者一边看公告一边记录,几位喇嘛也认真地看着藏文公告。

  一条青藏铁路给这里世代居住的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广场上,只要外地人一问青藏铁路的事,西宁市民总是热情地解答,自豪之情从他们的脸上一看便知。

  下午4时,在一个售票窗口,两位身穿黄色夹克的花甲老人竟然说着洛阳话,咨询进藏客车车票事宜,让本报记者更激动不已的是,黄夹克上写着“河南老年骑协”几个大字。当售票人员告诉两位老人,7月10日前西宁进藏客车车票都能买到时,两位老人笑了。

  记者拦住两位老人。得知是大河报的记者,一位老人热情地说:“我家里订了7年的大河报。”

  两位老人分别叫党德福和朱盛昌,都是洛阳轴承厂的退休职工。他们退休后组建了河南洛阳老年人骑协,骑协会员精通骑、修摩托车,还要有一天骑行300多公里路程的体力和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今年6月1日,他俩带着7个退休老人,骑着5辆摩托,从洛阳出发,先后到陕西、宁夏、新疆,最后从新疆返回。路上听说青藏铁路开通了,就骑摩托到了西宁,原来是想骑摩托车进藏,结果被西宁骑协的老人劝阻,9位洛阳老人决定:乘火车进藏。

  验票篇

  在西宁进站要过“三道关”

  7月1日晚7时,距离西宁至拉萨的N917次客车发车还有一个多小时,西宁火车站进站口严阵以待,开始检票。本报两名特派记者手拿车票、健康卡方才过关。

  第二关是安检。西宁车站学起了航空港:增设了一个安检门,所有过了第一关的乘客要把所有随身携带的行李放在安检仪中,旅客还要把身上带的手机等东西放在一小筐中,然后人从安检门过,只要安检门报警,就须重新检查。不少乘客想绕过安检门,都被拉了回来。

  乘客过了安检门之后,一位漂亮的女铁路工作人员坐在一个方桌后面,手里拿着一枚印章,将“首发列车”的红色章认认真真地加盖在火车票上。可惜有人太匆忙往前冲,竟然忘记加盖首发印章。

  过了“三道关”,仅有郑州火车站一个候车厅大小的西宁火车站候车厅内又开始了新闻大战。国内数十家媒体记者前来采访西宁到拉萨的发车仪式,能说会道的乘客成了记者的抢拉对象……

  客车篇

  客车很舒适可随时吸氧

  进站后,一辆崭新的绿色客车停在西宁火车站一站台,该车共有16节车厢,可容纳772名旅客。本报两位记者登上了3号车厢。不少乘客要和女列车员合影,女列车员也不拒绝,总是嫣然一笑很配合。

  进藏客车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国内许多客车的卧铺车厢进门处的通道都很狭窄,可这趟进藏客车的进门处能并排站四个人。卧铺车厢定员60人,地面铺设深颜色地毯,所有提示都用汉、藏、英标明。车厢里专门配备有多个电源插座,可供乘客为手机充电。

  在硬座车厢,座位间距也很大,不少乘客都是青海的老者。一位老太太,牙掉得差不多了,但精神好得很,一上车就合不拢嘴地说,这辈子享大福了,自己总算能坐火车到西藏了。另一位老者说,他提前十天就托关系预定车票,尽管费了不少周折,但毕竟是买到了票。

  进藏客车各车厢中,设立了多个呼叫按钮,乘客有需要列车员帮忙的,只需一按呼叫按钮,列车员就会在第一时间赶到。

  到了青藏高原,中原人最怕的是缺氧,但进藏客车中,缺氧问题不用担心。记者在N917次客车上看到,每一节车厢有一个制氧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控制每节车厢的弥漫式供氧系统和吸氧系统。

  据3号车厢列车员介绍,当进藏客车一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弥漫式供氧系统就会自动启动供氧,这基本上可满足大多数乘客使用,如果个别乘客高原缺氧严重,可以到供氧口处吸氧,列车员会给乘客发放吸氧设备。

  记者在3号车厢看到,车厢的电子显示屏不时地用汉、藏、英三种语言向乘客提醒运行客车所处的海拔高度、车速等信息。

  在N917次客车上,列车长、列车员间的联系全部用耳机,防止干扰乘客休息。N917次客车上还有不少人性化的细节。比如,专门在9号车厢附近设立了一个母乳喂养室;卫生间里配备有手纸,列车上的所有垃圾都将被收集起来,统一处理……

  西宁至拉萨这趟进藏客车在西宁引起了轰动,在西宁火车站站内天桥上,站满了看热闹的市民,其中有多位喇嘛。客车开动后,沿途随时可见市民在路边目送客车远行。

  出发篇

  1日晚8时车出西宁站

  3号车厢是媒体记者最为集中的一个车厢,记者们多是乘坐飞机或其他交通工具来西宁火车站搭乘这趟进藏客车,赶到西宁后,就立即投入到采访中;7月1日晚8时07分火车开出西宁站时,老记们又在火车上赶稿发稿。

  火车驶出西宁站,前行约半小时,3号车厢开始冒出一台台手提电脑,有的记者干脆跪在地毯上写稿,稿件写好后,发稿又遇难题——信号时好时坏,多数情况下上不去网,一到信号稍好一些,记者们就满车厢相互提醒,抓住十分有限的上网机会把稿件和图片发出去……

  □本报特派记者施书芳文白周峰图

  几位洛阳老乡骑摩托车来到西宁,准备乘火车去拉萨。

  进藏列车上的游客正在欣赏高原风光

  本报特派记者前天从西宁出发进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