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毛泽东传》作者来郑签售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肖特用另一种视角看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9:00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毛泽东传》作者来郑签售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肖特用另一种视角看中国

  

《毛泽东传》作者来郑签售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肖特用另一种视角看中国
英国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菲力普·肖特(简称肖特)的著作《毛泽东传》的英文版1999年在英美同时推出,在西方引起了极大反响。中文版《毛泽东传》前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两年时间发行超过10万册。昨日,肖特来郑州签名售书,记者冒雨赶到他下榻的饭店对他进行了采访。肖特的表情非常丰富,接受采访时极其认真,眼睛很专注地看着记者,好像记者能听懂他的话似的。

  “和中国的渊源很深”

  记者:作为一个英国人,为什么选择毛泽东作为自己的传记主人公呢?

  肖特:为毛泽东写传,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中国文化的吸引,我的家庭和中国的渊源很深。祖父19世纪末在香港海关工作过,叔叔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船长到过广东、福建一带。最重要的是我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大学毕业时曾申请到中国教书,未能如愿。后来成为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驻北京记者站的首任站长,对中国的变化有了切身的感受。第二个原因是毛泽东是跨越时代的伟人,像丘吉尔、斯大林等是伟人毫无疑问,但他们的影响仅在当时特定的时代。毛泽东使中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的命运,其他人没有这么大的贡献。第三是毛泽东是个极其复杂有多个层面的人,他多才多艺,不仅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和哲学家。他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精彩的传记人物。写完他之后,很难再找到像毛泽东那样的传记主人公了。

  “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记者:你观察毛泽东的视角和中国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肖特:作为一个英国作者,无论我做多么大的努力,都不可能用“中国人的眼光”来看待毛泽东,就像中国作者不能用“英国人的眼光”去看待丘吉尔一样。作为一个外国人,距离感很重要。当我所写的不是自己国家的领袖时,当然可以保持更远的距离。中国人看毛泽东,就好比身在森林中,可以把每棵树都看清楚,但看不到整个森林,而我在森林之外,看到的则是整个森林。这就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中国的读者看后会提出一些问题,产生一些思考。记者:你的《毛泽东传》和别的外国同类作品有何区别?

  肖特:我知道目前为止,除了我,还有几个外国人写过毛泽东。不同的是,他们大多写于20多年前,特里尔的书最近作了修订。我的书写得比较晚,有大量文献、回忆录可用,比较完整,填补了过去的一些空白。写毛泽东一生的文字很少,我写得最全面。

  “最重要的是依据事实”

  记者:为伟人写传,怎样做到客观公正?

  肖特:做到客观公正最重要的是依据事实。事实来源于重要的文献,有些回忆录有不准确的地方。第二是报纸,报纸把当时的事情定格在那里,把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清晰地标示在那里。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还有一些重要文献没有解密,就连党史专家也看不到。

  记者:写《毛泽东传》有困难吗?

  肖特:最大困难是面对如山一样的资料如何进行筛选、消化吸收、形成清晰的线索。对我而言,还有阅读中文资料的困难,幸好有我的太太帮助。《毛泽东传》写了6年,其中大部分时间耗费在查找资料上。

  记者:作为外国人,写《毛泽东传》是优势还是劣势?

  肖特:作为外国人,写《毛泽东传》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其实中国人写《毛泽东传》也是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林语堂是中国人,写西方人写得很精彩。作为一个外国人,首先要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传统儒家经典读物对毛泽东的影响。不论是中国人写还是外国人写,写得好不好最终需要读者来评判。

  “出版后影响很大”

  记者:《毛泽东传》在西方影响如何?

  肖特:《毛泽东传》用英文出版后影响很大,现在已经被翻译成五六种文字了,最近刚在土耳其出版。在美国,精装本就卖了两万册,严肃的学术著作有这个销量非常不容易。《华盛顿邮报》认为,“中国已故领导人的故事从未有人如此权威地讲述过”。《纽约时报书评周刊》评论认为,“对恢弘的历史画面驾轻就熟,集7年的潜心研究,融新闻学之精髓与学术成就于一体,对史料的多年苦心钻研使其作品生动、细腻、富有洞察力”。

  “中文版做了部分删节”

  记者:《毛泽东传》中、英文版有何区别?

  肖特:我在中文版出版前言中有说明,中文版与英文原版相比,有一些变化,有些变化是文体上的。在西方,作者表达他们的观点时更为直率,而在中国则比较含蓄。尽管中文版做了部分删节,但总体上是忠实于英文原版的精神的。相信不久,全译中文版也会和中国读者见面。

  记者:你怎样评价《毛泽东传》?

  肖特:英文版《毛泽东传》1999年出版,2004年出版中文版。现在回头看看,总的方面没什么可遗憾的。也就有几个句子需要重写。当然,如果再过5年到10年,有新的重要文献公布后,可以进行修订。目前,可信度、准确性都是最好的。

  记者:你还会给中国其他的名人写传吗?

  肖特(调皮地看着记者笑了,然后摇了摇头):……

  □首席记者张体义文记者王建立图

  沉思的肖特

  专注的肖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