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俄罗斯的世界新秩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9:09 南方新闻网

  俄罗斯的世界新秩序

  丰富的能源让俄在国际舞台拥有了更大的活动能量,普京要重建大国地位,虽然有点“强硬”,但仍小心翼翼

  第二落点

  八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的日期临近,世界关注承办峰会的俄罗斯。昂贵的能源和蒸蒸日上的国内经济让俄罗斯在国际舞台拥有了更大的活动能量和空间。西方国家如何看待俄罗斯的崛起,他们是恐惧还是欢迎?

  八国集团(以下简称G8)圣彼得堡峰会的日期临近,而G8的一些领导人却开始后悔4年前决定让俄罗斯举办此次峰会。

  让俄举办G8西方后悔了?

  西方外交官原本将此次峰会当作鼓励俄罗斯的“胡萝卜”,他们没想到,这次峰会即将成为普京的一个舞台,普京将传达这样的信息:俄罗斯王者归来,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曾这样描述普京:“看着他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他的内心,他非常直率和值得信赖。”但今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就公然指责俄利用能源作为要挟和勒索的工具,切尼还指责“俄政府不当、不合理地限制了她的人民的权利”。

  没有多少俱乐部比G8的门槛更高,参加的国家要满足以下条件:必须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有潜力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向;必须是民主制度健全的国家。

  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前东德克格勃特工普京都不应该受邀与会。

  “俄已与西方分道扬镳”

  普京为此次峰会选定了三个议题,其一是能源安全问题——但莫斯科的做法正与此相悖,俄罗斯1月份就曾将卖给乌克兰的天然气抬价4倍,并切断能源供应。另外两个议题是没有多少争议的教育和传染病问题。其实,最大的问题是俄罗斯本身:丰富的能源让俄罗斯财大气粗,开始在国内压制民主,在国外变得颐指气使。

  西方国家开始感到失望和担忧,他们从前谈到俄罗斯,总会提到“战略合作伙伴”,现在他们谈论的则是恐惧。有人干脆表示:“俄罗斯已经与西方分道扬镳。”

  这就是此次G8圣彼得堡峰会吸引人之处,世界将聚焦两个关键问题:普京的俄罗斯究竟想要什么?(俄罗斯所为)是否会导致俄罗斯与其他国家产生更多的矛盾,甚至引发另一场冷战?

  “强硬”植根于国内政治经济

  丘吉尔曾在1939年对当时的苏联作了经典描述:“谜中之谜”。虽然冷战的铁幕早已拉开,但丘吉尔的话对现在的俄罗斯却仍然有效,俄罗斯对外部世界表现出来的“强硬”植根于它的国内政治经济。在俄罗斯国内,两派力量在不停争夺,这既给了克里姆林宫信心,也让其不安。

  俄罗斯的经济蒸蒸日上,1999年以来,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6%,经济总额增长了65%,其中高居不下的油价是主要原因。在叶利钦的时代的一个濒临破产的政府现在居然有了大量的预算盈余,并决定提前还清外债。俄罗斯与巴黎俱乐部债权国6月30日在俄财政部签署了有关俄提前还清欠该俱乐部全部债务的多边议定书。

  俄此次提前向巴黎俱乐部还债的数额为213亿美元。此外,俄还将向该俱乐部债权国支付10亿美元,作为这些国家同意俄提前还债而获得的奖励。

  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提前偿还债务与国内经济形势好转有关。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高推动以石油为主要出口产品的俄罗斯贸易顺差增加,黄金外汇储备猛增,这些有利条件使俄罗斯具备了提前还债的能力。

  现在每年有600万俄罗斯人到外国度假,英国前驻莫斯科大使RodericLyne表示:俄罗斯人从没有如此自由过,“他们很富有,很快乐,他们能读到、看到他们喜欢的东西,说他们想说的话,他们能上互联网。”或许,一点都不奇怪,普京的支持率一直都很高,差不多达到70%。

  西方担心俄罗斯走回头路

  但与这些积极的趋势并存的还有一些其他的迹象——俄罗斯在民主的道路上磕磕绊绊,以至于一些美国和欧洲国家的议员和人权组织提出将俄罗斯踢出G8。俄罗斯的过渡缓慢而飘忽不定,更让西方人士担忧的是俄罗斯在许多方面正在走回头路。

  普京已经注意到了这些批评,但他没有在乎。普京已经将国家杜马、政党和地方政府变成了橡皮图章。俄罗斯杜马的一名代表称:“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总统、他的政府以及联邦官员手中。”虽然人们不再担心因为表达异见而蹲监狱,但有组织的政治活动仍然受禁。人们能看他们想看的东西,但是国家控制着所有的电视新闻并掌控着大多数的报纸。很多非政府组织受到政府压制。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普京的方式赢得了人民的支持,这就意味着普京的继任者将继续走普京的老路。国内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使普京的外交政策变得顺风顺水,在世界舞台上,普京想要重建其大国的地位,这种外交政策体现了俄罗斯一贯认为它在周边地区应享有特权的固有思维。

  布什政府的一名高级官员表示,克里姆林宫发出的信息是,“俄罗斯缓过气来了,不再是苏联崩溃后的俄罗斯。”

  对世界来说,这将意味着什么呢?

  莫斯科想制肘美国?

  对普京的政策班子来说,美国是一个本能的对手,克里姆林宫想的是如何制约占优势地位的美国。当然,不只俄罗斯一家想达到这个目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也常念叨着建立多极世界。普京的政策值得注意的是,他将俄罗斯的利益与美国的另一个“天然对手”中国相联结在一起。

  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会晤频繁,在过去一年中就见面了5次,他们就长期有争议的边界问题达成了协议,并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两国的贸易去年超过了291亿美元,在2006年的头一个季度就增长了50%。

  中东是莫斯科的一大舞台,虽然俄罗斯的作用很有限,但在这里莫斯科还是能感觉到往日的雄风。美国攻打伊拉克,巴以和平进程停滞不前,这些都让阿拉伯世界不快,而这正好给了莫斯科以活动的空间,俄罗斯与许多过去和美国交好的中东国家套上近乎,这些国家也正好想找个制衡美国的靠山。

  去年,普京访问了开罗,这是自1964年赫鲁晓夫以来,首位俄罗斯(前苏联)领导人访问埃及。俄罗斯人甚至在中东建立了一个阿拉伯语的电视频道,以拓展他们的影响。开罗的阿兰政治战略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员表示,如果走运的话,俄罗斯有在中东事务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潜力,“它可以否决西方大国的决议,利用俄罗斯,中东领导人可以避免被孤立。”

  华盛顿乐见莫斯科“翩翩起舞”?

  俄罗斯在小心地调整着它的政策,而美国已经看在眼里。中东最让人头疼的是伊朗核问题,布什决心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而俄罗斯、欧洲国家希望与伊朗达成妥协,不希望对伊朗动武。俄罗斯甚至提出了在俄罗斯提炼浓缩铀的建议,伊朗乐见俄罗斯的帮助。甚至布什政府的官员也表示,俄罗斯在解决伊朗问题上作用很大。

  在其他问题上,美国也看到了俄罗斯的克制,虽然俄罗斯卖给叙利亚导弹,但这些武器一直没有装船;在莫斯科邀请哈马斯官员访问时,华盛顿也没有表示过多的惊讶,华盛顿官员认为,莫斯科向哈马斯传达了必须承认以色列的信息。

  重振俄罗斯需要优先考虑曾经属于苏联的地区。从前的卫星国如爱沙尼亚和波兰都投入了北约和欧盟的怀抱,这本来就让俄罗斯难以接受,而现在,与俄罗斯有2000多公里接壤边界的乌克兰也寻求加入北约,这让俄罗斯有陷入包围圈的感觉。俄罗斯指责了它的“小兄弟”乌克兰的“投敌行为”,并谴责了美国和北约的阴谋诡计。

  俄罗斯现在有其他的手段对付不听话的“小兄弟”,莫斯科表示,如果乌克兰在加入北约问题上走得太远,将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包括,切断能源供应以及中止贸易往来。

  一个日渐强大的俄罗斯将带来很多很多问题。

  国际社会改变策略

  没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解决一个崛起的俄罗斯所带来的复杂挑战,需要注意的是,今天的俄罗斯与以前的苏联截然不同,这就是为什么G8的领导人都认为,最明智的办法是让俄罗斯人的领导人相信,遵循国际规则是他们的利益所在。

  布什和普京将再次会面,布什准备劝普京不要独揽大权,布什不打算继续使用冷战,而准备采取软化的策略。但是,如果俄罗斯在内政外交上继续按照普京制订的政策走下去,俄罗斯与G8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恐怕不会那么美妙。

  编译:舟舟

  世界需要俄罗斯的丰富能源,但是,克里姆林宫的控制让西方统治者和投资者冒冷汗,这是一场石油与政治的冲突。

  能源新霸主:俄罗斯

  身为俄罗斯国有石油公司Rosneft的总裁,谢尔盖·波格丹契科夫会很乐意带你参观一下,这是一个现代的、值得信赖的俄罗斯石油公司,有着无可挑剔的管理和巨大的赢利潜力。至少,按照波格丹契科夫的定调,Rosneft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已经让投资者大赚了一笔,未来的一个月里,Rosneft还会诱惑着他们继续在伦敦和莫斯科股票市场上搏杀,让这家石油公司的身价上涨到800亿美元。

  东山再起

  这个故事让人眼花缭乱:Rosneft的石油储备巨大,开采成本低于国际标准,更重要的是它为俄罗斯国有,这保证了它能够获得优惠待遇。Rosneft表示公司按照西方的游戏规则,一位老牌欧洲银行家加盟,采用美国的核算标准。波格丹契科夫向投资者承诺,Rosneft的目标是要“在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建立一个全新的企业管治标准”。

  但一些看好俄罗斯的投资者也有顾虑。“俄罗斯的法律制度并不可靠,对投资者构成了可以预见的风险。”总部设在伦敦的投资公司F&C资产管理公司企业管治和社会责任投资部负责人利瓦克说,他建议投资者在购买股票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不过,这似乎只是忠告。事实上,欧洲、美国和亚洲在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又爱又恨的同时,又不得不关注未来能源供应的安全问题。15年前,苏联解体,俄罗斯的全球影响力削弱。从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大衰退中成功恢复元气后,俄罗斯东山再起,成为一个能源超级大国。去年,它排在沙特之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在天然气领域,俄罗斯毫无异议地当上了世界老大,已被探测到的天然气储备量几乎是排在第二位的伊朗的两倍。世界都在欢迎俄罗斯:欧洲长期依靠俄罗斯供应能源;在“9·11”事件后,美国开始将视角从中东转向俄罗斯,视其为能源供应的另一个潜在选择。现在,轮到中国,需要大量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输送。

  讨价还价

  但是,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引发了一场政治的讨价还价,俄罗斯总统普京毫不掩饰其最终目的,俄罗斯“必须在能源领域立志成为世界领导者”——这是普京去年12月对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席话。对克里姆林宫而言,能源安全等同于俄罗斯国家安全,它不会羞于利用石油和天然气为武器推行其外交政策。最清晰的信号莫过于去年冬天,俄罗斯国营天然气公司持续多日停止向乌克兰提供天然气,俄罗斯将之描述为一场价格战,不过乌克兰和许多国家视之为能源政治,俄罗斯的动机是为了惩罚基埔拥抱西方集团。

  就在最近,俄罗斯政府官员对西欧领导人语气强硬,增加了他们转向中国和美国供应能源的可能性,以此增加筹码,令欧洲人答应他们进入西欧市场的要求,包括部分石油提炼和运输业务的所有权。上个月,俄罗斯官员拒绝参加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举行的一个会议,这个会议由国际能源组织(iea)资助,讨论多样化能源问题,意在对其他没有出席会议的西欧国家,或者不愿意得罪俄罗斯的国家施压。

  今年5月,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一场演讲激怒了俄罗斯,美国副总统切尼警告莫斯科不要利用能源作为“要挟和勒索的工具”。美国一名俄罗斯问题专家认为:“2001年和2002年,俄罗斯遇上了大好机会,足以成为(美国的)另一个主要石油输出国,但是,由于没法成为文明伙伴,俄罗斯错过了这个机会。”在欧洲,讨论没有到点子上,顾虑越发加深:欧盟需要俄罗斯1/4的石油和天然气,今年1月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向乌克兰“断气”,几个西欧国家也暂时受到波及。

  争夺地盘

  疑虑伴随着克里姆林宫重新控制俄罗斯能源与日俱增。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的膨胀就是个典型。成立于1993年的Rosneft多年来毫不起眼,在国际市场只占据很小的一个地盘。自从控制了尤科斯资产——表面上尤科斯由一家不知名、地址是一个小咖啡馆的金融公司掌握,俄罗斯石油成为该国第三大石油公司,每天生产150万桶石油,该公司总裁波格丹契科夫是一名石油工业专家,该公司董事长塞奇曾任普京办公室副主任。

  《时代》认为,控制着俄罗斯天然气产业90%市场的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与克里姆林宫也有类似的关系,该公司董事长Medvedev曾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被视为普京的继任人。在与乌克兰闹起来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收紧了对其他国家的天然气输送政策。

  根据《时代》获得的一份官方文件,依靠俄罗斯石油管线巨人Transneft为基础,克里姆林宫正计划建立起庞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垄断。今年2月,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在向普京提交的一份报告中表示,Transneft要求投资里海管道集团(CPC)——一家部分资产由哈萨克斯坦和阿曼政府所有的公司,负责铺设从哈萨克斯坦西部到俄罗斯在黑海的港口新罗西斯克全长1500公里的石油管道。普京批准了该报告。但是,据知情人透露,这笔生意可能激怒里海管道集团中视Transneft为竞争对手的其他控股方。

  经济挂钩政治

  政治也不总是带来实惠,例如,俄罗斯津贴Rosneft石油公司,让它开采的万科尔(Vankor)油气田石油运往中国,纵使俄罗斯可以用相同的价钱买给欧洲,而不需要额外的补贴来填补较高的运输费。这个例子可以表明俄罗斯期望加强与中国的政治关系,超过其对经济收益的考虑。俄罗斯一名杜马议员认为,这与今年年初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冲突正好形成了对比。

  经济过分依赖原油

  另外,日本《经济学人》周刊日前发表文章认为,由于过分依赖原油,俄罗斯经济将面临是否能够持续增长的问题。

  文章说,由于石油收入增加,2000年至2005年俄罗斯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6.8%,外汇储备今年5月已上升到2264亿美元,列世界第五。从宏观经济指标看,过去5年俄罗斯经济保持了稳步高速增长。

  但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表的2006年世界竞争力报告,俄罗斯在61个经济体中名列第54位,是新兴市场4国中的最后一位(中国第19、印度第29、巴西第52)。这表明,由于通货膨胀以及政府工作效率和经贸环境不佳,外界对俄整体评价依然很低。

  文章认为俄罗斯经济有两个明显缺陷。一是经济过分依赖出口的带动,因而非常脆弱,经常项目收支、外汇储备、财政状况及经济稳定情况均受原油价格变化的影响。二是俄民间企业缺乏投资能力,要以国家主导的方式确保战略性产业的增长。而由于俄政府部门效率低、不透明,国有企业很难实现高效运转。

  唇齿相依

  虽然极不情愿,但一些欧洲国家与俄罗斯签署的能源合同到2015年,之后将发生什么事情,目前尚不得而知,欧洲能源预计仍处在危机当中,如果俄罗斯继续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它仍需要西欧的支持,同样的,西欧经济的持续繁荣也需要依靠俄罗斯,BP首席执行官布朗尼认为,俄罗斯在未来5年里,依然是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最安全的石油供应国之一。

  编译:卫

  图:

  石油成为普京的利剑。

  俄罗斯的石油管道成为该国经济的生命线。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