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猪圈励志”难掩道德虚化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9:10 上海青年报

  □李劭强

  成都崇州女孩余平拒绝住在温暖宽敞的房间,毅然住进了臭烘烘、阴暗潮湿、弥漫着猪尿味道的猪圈房里,而且这一住就是14年。余平称,她住在猪圈房里就是想在艰苦的住宿环境里励志自己,她最欣赏的人就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今年中考,17岁的余平考了519分,如果不出意外,她将进入崇州最好的重点高中学习。

  在强调“内圣外王”的儒家文化中,励志绝对是一个可以“一白遮百丑”的高尚字眼———任何含义丰富的行为,无论其本身合理与否,只要披上了励志和修身的外衣,也就具有了感动自己与他人的道德力量,甚至成为社会所推崇和讴歌的励志佳话。以前,稍显惨烈的悬梁刺股如此;如今,过于偏执的猪圈励志同样如此。事实上,如果我们脱去罩在它们身上的励志外衣,一种值得注意的道德虚化风险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所谓道德虚化风险,就是不具效仿性的道德行为所造成的道德虚化。从本质上说,道德不是用来标榜的神像,道德榜样的作用在于示范。如果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可以为大多数普通人所效仿,那么这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对现实道德的有效促进;而如果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只能存活于类似道德完人的个别人身上,那么这种炫耀性道德行为只能是一种口头上的道德风暴。尽管,其蕴含着令人尊敬和期许的道德因子,但于现实生活来说,人们收获的可能是道德风险。

  具体来说,道德虚化的风险有道德泛化和道德丑化两个方面。道德泛化就是把虚高的道德标准作为日常的行为准则;而道德丑化则是对虚高的道德榜样进行恶俗的现实消极。以“猪圈励志”为例,当人们把它看成是值得肯定的励志佳话时,实际上就是把道德置于泛化的危险境地中:一方面,懵懂的余平将被挂上道德烤架,如果她想改变就意味着她变得庸俗;另一方面,许多人会要求自己和他人像余平一样生活,亲手为本可平淡的生活制造一副不可挣脱的道德枷锁。

  而当人们把“猪圈励志”看成是弄虚作假的励志假话时,就会对貌似感人的事件充满调侃和嘲弄。比如,他们会怀疑:14年前年仅3岁的余平就知道自我磨砺吗?难道她是又一个早熟的哪吒?同时,他们会感叹:把孩子置于肮脏猪圈的家长真是合格家长,把孩子置于道德高地的推崇者真是“己能所欲”者?一个充满疑点和争议的道德事件是容易被诟病的,这既是人们道德消费的习惯,也是事件本身道德虚化所致。

  在一个日益富裕和多元的生活,我们并不需要牺牲健康,牺牲幸福的“猪圈励志”。当面对以为自我激励就是住进猪圈的余平时,给予她一个普通女孩的生活,比为她加冕道德的光环更有意义。因为,对于他人来说,余平的行为只是难以复制的口头消费对象;而对于余平来说,她的个人幸福才是最真实的幸福,才是最大的道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