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小偷村”的两篇报道书孰真孰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9:21 四川在线

  近日,两名来自四川省昭觉县的小偷被辽源警方抓获。令人惊奇的是,这两名小偷竟称自己来自昭觉县的“小偷村”,村里很多人都靠偷盗为生。(见《小偷村笑贫不笑偷 姑娘找对象看男方家窃贼数量》2006年6月30日 城市晚报)小偷对辽源警方说:“我们把偷叫做摸分。打个比方吧。在昭觉有些村庄,有些姑娘家找女婿都要问一下男方家里有几个摸分的,如果男方说摸分的有好几个,那女方会很中意。因为摸分的多,说明这家肯定富裕呗。你要是回答没有摸分的,那对不起了,拜拜!”

  这种荣辱观颠倒的“民风”,如果是第一次听到,确实可叫做天下奇闻,但是与这段一模一样的话,却四个月前就有人先说了。

  安徽省枞阳县也有一个地方被人称之为“小偷村”,记者到那调查,有人对他介绍说: “他们把偷叫做摸分。在横埠有些村庄,有些姑娘家找女婿都要问一下男方家里有几个摸分的,如果男方说摸分的有好几个,那女方竟会很中意,为什么?摸分的多,说明这家肯定富裕呗。你要是回答没有摸分的,那对不起了,拜拜!”《揭开皖北小偷村内幕:村民笑贫不笑偷征战各地》(2006年2月22日 新民周刊)

  “小偷村”已不令人称奇了,因为从媒体的各种报道中,我们早就知道了现在存在一些不以违法犯罪为耻,并形成了一定专业特色的地方,诸如“偷渡之乡”、“短信诈骗之乡”、“制贩假证之乡”等等。“小偷村”只不过是又增加了一个特色而已,但是《城市晚报》报道中小偷的口供倒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如果说,两个地方都存在“小偷村”,这人们可以理解,可以相信,因为中国大了,什么样乱七八糟的事都可能出现;如果说,出现“小偷村”是那里的人不以偷为耻,反以偷为荣,人们也可以理解,也可相信,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在一切向钱看的驱使下,会有一部分人,捡起“笑贫不笑娼”的观念;如果说那里姑娘找婆家,只找有钱的,而不管这钱的来路正不正当,更有甚者专找家里小偷多的人家,这人们也可以理解,也可以相信,因为现在傍大款,做“二奶”是时尚。但是,如果两个不同地方的人竟然能说出一样的话来,这就让人觉得不可以理解,也不能相信了,人们常说地隔十里风俗不同,四川省昭觉县与安徽省枞阳县相距数千里,把偷都叫做“摸分”这本身就让人觉得可疑,即使是一样的说法,怎么也不可能出自不同人之口,竟能说出一大段一摸一样的话来,这岂不成了天下奇闻么?。

  《新民周刊》报道在前,《城市晚报》报道在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有记者自己心清楚。我想《城市晚报》报道“小偷村”,其本意是想警示人们,不能好坏不分,是非不清,荣辱颠倒,可不想到自己也深陷其中,做了小偷之人。联想到不时出现在新闻媒体中的假新闻,总是屡打不绝,难道新闻队伍之中也有这样的“专业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