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今夏申城说亚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9:26 东方网

  陈燮君作品集丙戌夏天来临,“艺术与帝国——大英博物馆藏亚述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隆重举行。这次“亚述珍品展”是继埃及珍宝展以后,上海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合作的又一次具有经典意义的世界古文明特展,续写了两大博物馆合作办展的成功历史,彰显出中英两国博物馆同行“协力播扬古代文明之辉煌,再现亚述艺术之盛况”的文化真诚。大英博物馆的亚述遗珍典藏丰富,年代久远,馆内特辟的“亚述回廊”云集了众多亚述浮雕杰作,其数量与品质令人瞩目。这些壁式陈展的纪实浮雕剪辑出亚述帝国的兴衰荣辱,折射出两

河流域深厚的艺术底蕴,凸显出巴比伦文明非凡的历史地位与文物价值。今夏申城说亚述,从两河流域远道而来的泥版文书、筒形印章和宫苑浮雕在东海之滨的上海博物馆与甲骨卜辞、封泥玉玺和国之重器倾心对话,堪称亚述遗韵与华夏古风的合璧同馨,令历史为之续篇。“亚述珍品展”的观众有幸能在东亚古国的艺术殿堂内追寻西亚失落文明的古风遗韵,见证远古文明跨越时空之后的欢聚之情。面对来自大英博物馆的251件(组)亚述艺术遗珍,不禁心潮澎湃,欣然赋诗一首:

  两河流域铸宝库,亚述文明传千古。底格里斯捧史诗,幼发拉底穿迷雾。

  浮雕钜制显恢弘,楔形文字见素朴。家具服装呈精美,器物饰品映风骨。

  石板地毯忆织物,象牙小瓶绘笛鼓。国王出征佩剑行,庆祝猎牛闹古都。

  崇尚艺术成文脉,金戈铁马不服输。告别愚昧塑经典,凝聚睿智上新途。

  发源于土耳其托罗斯山脉东侧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由西北向东南并驾齐驱,横穿现在的伊拉克境内,最后注入波斯湾。这两条河流所赐予的冲击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早在5000多年前,栖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苏美尔人率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楔形文字的雏形——图画文字。文字记号的诞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得到了空前的积累和传播,人类从此告别了漫长与蒙昧的石器时代开始迈入古代的文明社会。随着古代文明的到来,美索不达米亚人焕发出新的激情,将王权法制、帝国建筑、宫廷生活、科学技术和民族习俗与造型艺术相融合,创造出了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楔形文字、内涵丰富的王朝法典、炫耀强盛的建筑雕刻、反映民族风貌的工艺美术,为古代都市艺术的兴起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两河流域自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始建城邦起,到公元前538年被并入波斯帝国止,共经历了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前3500-前2000)、巴比伦时期(前1900-前1600)、亚述时期(前1385-前612)、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以及加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在两河流域先后登场并共同创造了两河文明。种族统治的不断更迭与审美理念的相互融合促使两河流域的文化积淀逐步加深,充分证明了人类文化传播的必然性、持续性和多向性。亚述艺术也因此成为古代两河流域各民族审美意识长期互相渗透融汇的结晶。亚述人长期偏居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先后臣服于阿卡德人、库提人、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和古巴比伦王朝的统治,直至汉谟拉比国王死后公元前2006年才获得完全的独立。从公元前十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末,为亚述盛期,也叫新亚述,当时的亚述不断对外扩张,逐步成为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

  这次“亚述珍品展”遴选大英博物馆馆藏亚述稀珍251件(组),分列浮雕与雕塑、宫殿和神庙、魔法和宗教、家具和装饰、瓶和器皿、马具和马饰、服装和器具、印章和封戳、行政和社会、文学与科学、发现亚述等部分,凸显展览的文化底蕴、学术价值和多元展示的特点,引人入胜,引发受众观展后深入探究亚述文明的兴趣。

  一是石破天惊的浮雕与雕塑。长幅钜制的亚述浮雕以描摹战争、狩猎等激烈场面为主,充满了动感与张力,是亚述人对强悍生命力的诠释,也显示了亚述人的审美理想。《渡河逃窜》,约公元前875—860年,出自尼姆鲁德西北王宫,高88厘米,宽225厘米,厚9.5厘米。这幅浮雕描绘了亚述那舍巴尔年代的战争旧事,时间为公元前878年,地点为现今小镇阿那(Ana)东南。亚述士兵攻占了城堡,两名弓箭手乘胜追击敌人,库杜鲁和他的70名兵士逃入幼发拉底河,渡河逃窜。浮雕中有枣椰树、穹形门、尖顶帽、充气囊,在留驻艺术品的同时,又生动地记忆了当时的生活图景。《王室猎狮图》,约公元前875—860年,出自尼姆鲁德西北王宫的西翼,高98厘米,宽139.5厘米,厚23厘米。《王室猎狮图》把狮子视为“野蛮力量”,王室猎狮,意为国王有责任、有能力予以控制。弓箭手为国王亚述巴尼帕尔或是王子夏尔马内舍,戴有头带,飘带披后,弓为满弓,箭在弦上。战车下面已有中箭的狮子,车马踩踏而过。这幅浮雕人物神态威严,构图富有变化,主题清晰,动感十足。《攻打敌镇》,约公元前730—727年,出自尼姆鲁德中央王宫,高109厘米,宽211厘米,厚13厘米。亚述军队两面夹攻,弓箭手勇猛射箭,长矛兵借梯越壕,攻城器械撬开城堡,敌军士兵四处逃窜。这幅战争群像图气势磅礴、以神取胜。《军营中的俘虏》,约公元前465—640年,出自尼尼微北宫,高29厘米,宽69厘米,厚2.5厘米。这块浮雕描绘了囚于军营之中的巴比伦人,左立守卫的亚述士兵,俘虏们有的在靠近篝火,有的在拿囊取水,有的在打手势交谈,有的与朋友对视而坐。《军营中的俘虏》用另一种视角反映亚述军队的胜利。《花园中的狮子》,约公元前645—640年,出自尼尼微北宫,高98厘米,宽178厘米,厚10厘米。浮雕中雄狮与雌狮相依休憩,葡萄滕缠绕柏树,棕榈树残存树干,百合摇曳,雏菊盛开,好一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场景!《带胡须的男子头像》,约公元前710—705年,出自科撒巴德中央王宫,高62厘米,宽53厘米,厚12.5厘米。这个头像的尺寸比真人大,是游行队伍中的朝贡者的形象。粗眉大目,长发大须,勾勒逼真,气韵灵动,反映了亚述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准。

  二是引人瞩目的楔形文字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学。19世纪以来,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掘了几十万块泥板和残片,其中多为经济等文书一类的,有关文学的大约两万块左右。大量关于文学与科学的文字记载遗存于库云基克(尼尼微)的图书馆。这一19世纪的考古发现是现代学者重建亚述历史过程中最具重要意义的事件。亚述最后一位君主亚述巴尼帕(公元前668—约631年),或是出于对学术的热爱,或是想要控制那些占星师和掌握着书写权力的书吏,在都城建造了一座庞大的图书馆。现存由楔形文字写成的文学作品中的大部分都是由这座图书馆保存下来的。图书馆的职员由最好的书法家担任。每当新的文本送到图书馆,他们就要制作出精心编辑、毫无瑕疵的泥版文书,上面刻有属于国王图书馆的标记。亚述巴尼帕图书馆里最有名的一些泥版文书都属于文学作品。复原文学作品是一件仍在进行中的工作,许多作品依然只有残片或是不完整的。两河流域存留下来的泥板文书十分丰富。在已发现的泥板中,有近3000片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宗教、文学作品;另外有约80万块泥板,记录法规、讼事、遗嘱、账目、契约、收据、书信等等。但是这些楔形文字在波斯人征服新巴比伦王国之后,就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到公元前500年前后几乎完全被人忘记了。古代希腊没有太多关于楔形文字的记载,见多识广的希罗多德也只是简单地提到了所谓的“亚述文字”。

  《吉尔伽美什史诗,第6块泥版》,公元前7世纪,出自尼尼微,亚述巴尼帕尔图书馆,高13厘米、宽14厘米、厚2.5厘米。《吉尔伽美什》是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的国王,可能生活在公元前3000年代早期。在公元前2000年代早期,一组原本毫无关联的苏美尔故事被翻译成了阿卡德文,然后编成了一部史诗,这部史诗在公元前1000年代早期的时候被重写。史诗主要叙述了吉尔伽美什和野人恩奇都(Enkidu)的友谊和他们的功绩、恩启都的死亡以及吉尔伽美什追求永生的失败。《伊塔纳的传说》,公元前7世纪,出自尼尼微,高9厘米,宽6厘米,厚2.5厘米。伊塔娜的故事出现在亚述图书馆泥版上发现的第一批神话中。故事中伊塔纳被描绘为苏美尔人的第一个国王,妻子不育,他去寻找“生育草”。在旅途中,一只雄鹰驮着他飞上了天堂。《神灵列表》,公元前7世纪,出自尼尼微,亚述巴尼帕尔图书馆,高11厘米,宽8厘米,厚2.5厘米。培养能书写楔形文字并了解楔形文字书写传统的抄写员对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学和科学的保存与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楔形文字书写的初级阶段,抄写员先是抄写一些美索不达米亚各种神灵的名字列表。在之后的3000年里,这些列表不断丰富。到了亚述巴尼帕时期,标准神灵表已多达几千个条目。风暴之神阿达德(Adad)的众多名字出现在这块残片之中。《苏美尔语与阿卡德语法律用语》,公元前7世纪,出自尼尼微,亚述巴尼帕尔图书馆,高21厘米,宽14厘米,厚3厘米。这是古代称作“阿那—伊提苏”(Ana Ittishu)的教育系列泥版文书的第七块。上面的法律条文简约,附有阿卡德语的翻译。它们没有像通常那样的两种文字的相间排列,而是把文字排成了平行的纵列。有两条法律这样写道:“如果一个女人憎恨她的丈夫,并对他说:‘你不是我的丈夫’,人们就可以把这个女人扔进河里。如果一个丈夫对他的妻子说,‘你不是我的妻子’,他就必须支付半米纳的白银。”显然,这类文学作品的功能并非为了记录当时亚述的法律,而是为了提高抄写员理解苏美尔语的能力。

  三是难以忘怀的建筑。无论是简陋的民居,还是恢弘的宫殿,亚述人的建筑都是由泥砖砌成的。但对于那些重要的行政和宗教建筑而言,泥砖远远不够,必须在其表面加以配套的装饰,以达到精致奢华的效果。除了装饰图案,泥砖上往往也需要刻上铭文,其内容包括国王和建筑的名称。对泥砖或者陶质构件上釉,也是亚述建筑中相当重要的一种装饰手段。在科撒巴德,有些廊柱的柱脚处装饰有彩色的釉砖浮雕,那布神庙一根廊柱的柱脚处就雕有包括犁、狮子、公牛和鸟的图案。而在尼姆鲁德,釉砖浮雕被置于庭院入口的上方。但泥砖造的建筑很难长久矗立,于是他们又在宫殿或神庙旁立下奠基石,将自己生平所为刻下,埋入地下以避免外界的破坏,防止国王的功绩堙没于后世。

  《夏尔马内舍一世的奠基石铭文》,出自亚述城,高26厘米,宽22厘米,厚8厘米。这块石碑描述了夏尔马内舍(公元前1723—1244年在位)一世重建了亚述城的一道城门:“我清除了原来的废墟,加固了薄弱的部分,从头到底重建了毁坏的部分。我放进了我的奠基石铭文。以后的某位王子也可能来修复损坏的大门,将我刻下的名字回归原位。”《青铜门饰》,约公元前848年,出自巴拉瓦特,高27厘米,宽180厘米。夏尔马内舍三世(公元前858—824年在位)为他在巴拉瓦特的王宫建造的门,原来是木制的,部分用刻有浮雕的青铜板覆盖或加固。留存下来的是这些青铜板,它们被钉于大门的表面以及门柱的周围,每扇门有16块青铜板,每一面8块。每一块板的做工和主题事件的细节不同。很明显,不同的工匠参与了青铜板的制造。青铜板上部描绘了亚述军队的一次远征,下部则描绘了同一次战争的一个场景。《柱础模型》,公元前7世纪,出自尼尼微,高9.1厘米,长8.3厘米,宽3.8厘米。这个石制模型代表了公元前7世纪亚述王宫里的一种柱基,其主体是一个斯芬克斯像,支撑着一个带有鳞状装饰的柱基。它的发掘者著名考古学家乔治?史密斯认为,这个斯芬克斯像是一个人面牛身像,19世纪复原的腿和尾巴一直保存到现在。《石板地毯》,约公元前645—640年,出自库云基克,北宫,长127厘米,宽124厘米,厚7.5厘米。这是亚述巴尼帕尔(公元前668—约631年在位)王位室的门槛的一部分。可以想像亚述王宫的地板上铺的针织品色彩鲜亮,而有时却铺这样的地毯状的硬石板。这块石板地毯上的图案可能是根据腓尼基的针织品而设计的。

  四是风格独特的器物饰品。在这次“亚述珍品展”中,有不少器物饰品十分夺目。《树旁人像》,公元前9至8世纪,出自尼姆鲁德,西北王宫,分别高10厘米和12.5厘米,每片宽4.5厘米。这是一块嵌板的两片残片,本来描绘的是在一个有翼的圆盘下,两人站立。圆盘的尾端呈翻转的棕榈叶状,上面果实累累,可能是椰枣或葡萄。《青铜碗》,公元前9至8世纪,出自尼姆鲁德,西北王宫,直径21.7厘米,高2.85厘米。1849年1月5日,雷亚德在尼姆鲁德西北王宫所谓“青铜器室”的AB室中发现。雷亚德本人将这一发现描述如下:“它们杂乱地堆放在一处,一个摞一个,有青铜杯、青铜碗和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碟子。上层器皿受潮程度最重,金属已被锈蚀,破为碎片,或成绿色粉末。将这些清理后,便出现更完美的样本,直到接近房间地面,有些物品则几乎是完整的。许多碗碟紧密摆放,一个套着一个,运到英国后才能对它们进行分离。需要极度仔细和耐心地剥离附在表面的泥土。虽然腐朽的金属中出现绿色晶体覆盖了整个器皿,但是我能在很多器皿上区分出浮雕和镌刻的装饰。”堆放在底层的碗保存得相当好:“部分青铜仍有光泽,并呈金色”,因此报道称在尼姆鲁德发掘出了“金制器皿的宝藏”。许多碗的内侧有复杂的雕刻装饰,有的雕刻图案突起于表面。主题多样,以表现动物形象和狩猎场面的饰纹为多。《象牙小瓶》,公元前9至8世纪,出自尼姆鲁德,烧毁的王宫,高6.7厘米,直径9.5厘米。在这只圆形小盒或小瓶上,饰带连绵,并绘有演奏双管笛、齐特琴和小手鼓的音乐家。《釉陶罐》,公元前8至7世纪,出自亚述城,高11厘米,边沿直径4.4厘米。在晚期亚述遗址中有大量陶器出土。这些器皿有的是完整的,但更多的由于建筑物倒塌而破碎。雷亚德并没有大量发现陶器,这可能由于他主要在尼姆鲁德西北王宫的贵族房间中进行发掘。然而,当英国考古研究所对尼姆鲁德进行发掘时,却找到大量陶器,它们分布广泛,某些房间中的储藏尤其多。其中釉陶器十分著名,与众不同的是它们的肩部有叶形图案,有的肩部有波浪形饰带。这些精美陶罐上最主要的颜色是蓝绿色、橙色或黄白色。这只“釉陶罐”保存完整,卷边,直颈,颈部与肩部结合处有一道凸脊,罐身为椭圆形。边沿、颈部和罐身釉面为蓝绿色,肩部的倒三角形图案为白色,罐身底边有一道波浪形白色饰带,古风习习,气韵浓郁。

  今夏申城说亚述,人类古代文明又一次震撼申城。在一次又一次的文化震撼中,申城文化视野得以进一步延伸,申城文化内涵得以进一步拓展。申城2006年的“亚述珍品展”必然像1999年的“古埃及艺术珍品展”一样,精彩,深刻,难忘!


作者:陈燮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