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出国热情高涨中国在做别国的“代孕母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9:31 四川在线

  中国的本科毕业学生出国读书去了,今年申请出国的数量和热情都空前高涨。有报道说,连一个清华的著名教授居然都几年没有招到研究生。这似乎是怪事。看看现在的教育体制,看看国外吸引优秀学生的手段,就知道,为什么学生向国外流动。中国不但本科阶段要收高昂的学费,在研究生阶段也要收费了,而且任何学校、任何导师没有经费供你申请助学金,而国外就有,只要你是个优秀的学子,就有机会获得全额助学金,足够你学习生活。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自己拿钱读书呢?特别是理科学生,在国内读书,都是给导师做助手帮助

老师完成课题,有的学生自嘲几乎是老师的“打工仔”,可是还要自己掏腰包打工,不合算。

  于是,就感觉“中国在做别国的代孕母亲”,自己的优秀青年却跑去了外国,而自己的学校竟然招不到最好的学生了!

  北大历来被说成“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研究生”。为什么?因为在本科阶段读书,本来就无法避免要交学费,因此凡高考,家长孩子都想得到低价优质的教育,而北大和清华,相对收费合理,教师优秀,教学资源丰富,就成了中国学生和家长的向往学校。

  但是到了读研究生阶段,收费问题就成了学生和家长考虑的选择,过去中国不收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费,相对来说,那时候还因为研究生数量少而工作不愁。而现在,在国内,教育投入不足,不一定接触到世界先进科技手段;读完硕士还难就业的情况下,学生和家长就考虑在哪里读书省钱合算,在哪里容易就业。

  如今北大培养的本科学生许多放弃读国内研究生机会,不论是自己考上,还是可以保送,都有一半的学生放弃机会,要选择研究生阶段出去学习。许多文章说,“中国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到那里去了”?可以说,一半都去了国外读书。于是文章又开骂,说北大清华学生不爱国,偏偏喜欢外国。其实,任何问题都要追根于体制,不是爱国的问题。

  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多个学生和家长,他们的孩子在中国的前十名大学读书,可是几乎都放弃在国内读研究生而申请出去读书。问及家长和孩子,都说,是因为出去读书,可以免学费和其他杂费。家长认为,供一个孩子读大学,已经非常吃力,在四年间,用度几乎耗费完一家的全部积蓄,家长咬牙坚持着供养孩子读完大学已经不容易了;孩子自己也感到再这样花家里的钱读书,看看年迈的父母之辛苦,有些于心不忍。既然国外可以给钱读书,当然最好,只要申请成功,就免去家里开销,又有机会在外拿个文凭,以后回国工作,也是有资本的,总是一个既挣钱又为以后就业打基础的好事情。

  于是,大量的本科生就出国读书去了。假如他们读完硕士接着读博士,或者小有成就而被发给了长期居住许可,那也是完全可能的。中国人勤奋,努力,特别是在理科实验室里吃苦耐劳,那正是所有外国人不想介入的地方,而中国人却可以坚持。凤凰淑女问过许多美国人,他们选择的是读历史、法律、人文知识,医学,财务等等,而化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实验室,他们是绝不想去的,这些空间就留给了外国留学生。在国外,导师只要有课题,有经费,就可以全球招收弟子,并且付给学费和生活费,让学生安心读书做实验。

  我也问过许多学生,假如中国有申请奖学金或者全额助学金制度,还出去吗?有的认为还是要出去看看,以后再回来。有的认为,可以在国内读书,以后和国外多做学术交流,保持和世界科技界的沟通和同步发展。

  于是我反思:中国的教育体系设立,是否有扶持人才成长、扶持新人的机制?目前所有的教育改革都是“收钱”,对家长和学生来说,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阶段,这样的情况,还要延续到培养高端人才,阻碍了本国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本国的优秀人才,不是留不住,而是就没有设立机制保障留。中国为什么就不可以设立申请助学金制度呢,特别是在艰苦的理科方面,就是应该设立本国的助学金制度。这个,应该是办起来不难的。

  当别国虎视眈眈看着我们的人才,用各种“能力”来吸引的时候,国人却不知道珍惜,只是一味地怪罪学生流失到了国外,让“猎头”和有强大经济后盾的导师挖走,而国内自己的学校招不上一流的研究生了,该怪谁?

  目前国内教育体制混乱改革,混乱收费,不考虑在机制上建立鼓励和培养自己的优秀科研后备力量、吸引人才的经济办法,那么人才流失,特别是高端人才流失是难免的。凤凰淑女也在想,要想科技兴国,想要发展国家自主创新,没有大量的新鲜人才做后盾,那些制国方略是不容易实现的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