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亲历开往拉萨的火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9:32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亲历开往拉萨的火车(图)

  沿途藏族同胞向列车招手致意。

  记者乘坐首列西宁发往拉萨的N917次列车,1日从青藏铁路起点西宁出发,经过一个昼夜的行程,昨日顺利抵达太阳城。

  不可掉以轻心

  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是内地人过青藏线的最大障碍。乘汽车通过青藏线,一般人都会头疼、气短,个别人会出现生命危险。到拉萨旅游,也因此成为大多数人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

  这次记者也和许多乘客一样,认为车厢里不仅通过空调供氧,而且每个座位或卧铺都有一个氧气含量达40%的供氧盒,避免乘客出现高原反应。而实际上过了昆仑山车站,海拔上升到4000米之上,记者就开始有轻微头痛,其他内地乘客也出现嘴唇发紫等缺氧症状。有位老人到了安多车站,激动得下车就跑,结果因缺氧昏倒,被抬到车上吸氧后才恢复正常。

  经过此趟旅程,大家才意识到,为什么铁道部门建议青藏铁路的乘客进行体检,告诫有心脏病、高血压、各种血液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感冒等患者不宜进藏旅游,上车前必须填写“旅客健康登记卡”。但相较于汽车,火车上不仅有供氧系统,还有医生。本次列车的医生吴大夫告诉记者,已经为40多名自我感觉不适的乘客进行了检查,均血压正常。本次列车没有发生一例意外人身事故。

  热得出汗

  青藏线格尔木到拉萨区间,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两边可以看到雪山,最高的唐古拉山车站海拔高度5072米,温度很低。记者前两次采访青藏铁路时,都穿着防寒服。所以,记者这次还是备上了防寒服。记者从西宁上车时穿了两件单衣,到昨日中午,就开始热得出汗。乘务员告诉记者,车厢封闭严密,保温效果好,加上众多乘客,所以车厢内温度高。

  在本次列车停站海拔4550米的安多车站,记者下车观览时担心两件单衣会冷,但下去后,只感觉稍有一点凉,还有乘客穿着短袖衫下车,但如果阴天下雨,车下一定会很冷。所以,乘客7月前后乘青藏铁路客车到拉萨,备件毛衣为妥。高原上千万不能感冒,否则容易出现致命的脑水肿。

  美丽风光令乘客欣喜若狂

  由于火车车体高,比坐汽车观景视野开阔。辽阔的草原、皑皑雪山、密集的江河、低垂的白云,一道道美丽的景色令乘客们欣喜若狂。

  清晨5点多,车窗外开始发亮,一位山东乘客望着无垠的戈壁滩疑惑,当得知这是他早就在字面上无数次接触过的戈壁滩时,立即兴奋地告诉同伴。6点50分,火车从著名的万丈盐桥旁通过,许多乘客望着右边的公路,问桥在哪里。他们还不知道这条公路是铺在盐湖盐盖上的,是看不到桥墩的桥。上午9点,乘客们喜悦地看到前方的万山之宗昆仑山,山顶被茫茫白雪覆盖,大家趴在窗口观望、拍照。令乘客们惊喜的是,刚翻过昆仑山,就发现了藏羚羊,大家一个个站起来呼叫:“藏羚羊、藏羚羊。”乘客们普遍对沿途景观不了解,都是靠熟知情况的乘客介绍。与记者同车厢的一位香港乘客建议,每到一个景点,车上广播都应做详细介绍。还有一位乘客建议,以后应开一趟青藏线旅游列车,在重要景点,让乘客下车拍照。

  由于青藏铁路客运列车还是试运营,很多设施还不完备,如车上还没有行车时刻表,本次列车从安多站就提前了1个多小时。这些都有待完善。

  乘车花费并不高

  青藏铁路开通前,因媒体报道青藏铁路运行的列车有制氧等先进设备,都以为列车票价一定很高,一般国内乘客很难接受。然而,当开始预售车票时,大家才知道,从西宁到拉萨的软卧不过810元,硬卧523元。一位乘坐硬座的乘客说,他的票价才226元,远远低于他事先预想的价位。青海省国旅票务部经理王晓东告诉记者,以前不通火车时,游客90%乘飞机到拉萨,机票为1720元,而且不打折。现在软卧才800多元,便宜多了,所以现在人们基本都要求乘火车。

  火车上没有见到啤酒售卖。记者要提醒大家,内地人到高原上忌讳喝酒,因为喝酒后,呼吸会更加困难。吃得太饱也会影响呼吸,可也不能空腹。

  总共仅停车半小时

  乘客们除了要到拉萨旅游外,也想在途中观景,更想在沿途站点下车浏览、拍照。可上了车才发现,像人们熟知的万丈盐桥、昆仑山、唐古拉山等处不是没有站,就是因为是快车不停,而且是在晚上通过青海湖,也看不见外面的景色,乘客稍有一点不过瘾的感觉。

  本次列车天亮后,第一次停站为被誉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格尔木站,是早上7点02分,停车20分钟,而此后在长江上游著名的沱沱河以及西藏境内的安多站,停车时间仅有2分钟,下车拍照十分紧张。然后在那曲停车6分钟,在当雄停车2分钟。区间停车累计时间仅32分钟。当本次列车2日早在格尔木站停车时,头天举行青藏铁路通车仪式的红地毯还在,乘客们纷纷下车,站在头天胡锦涛总书记剪彩的位置喜悦地留影。因为时间充裕,大家拍了个够。但到沱沱河车站,乘客知道这是长江上游,距长江源头不远,争先恐后下车拍照,可还没有选好角度,就响起了发车的铃声,大家急忙抢拍,恋恋不舍地上了车。由于人们上车慢,开车时间耽误了一两分钟。

  车厢内温馨安全

  这趟车,不仅乘务员态度和蔼,而且大概是要到圣洁的地方,人人都充满幸福感,乘客也显得特别优雅,富有爱心,相互间友善,互相主动帮助。有位上海的女士,特意买了许多孔雀图案的布工艺品,送给同行的乘客。媒体间本来竞争激烈,可在这趟列车上,记者相互帮助,有信息相互通气,带无线上网卡的记者,帮助没有带无线上网卡的记者传稿件。本报记者就是在《扬子晚报》记者的帮助下,1日在列车上传回稿件。

  车上也十分安全,人们随意将自己的包放在座位上,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其他贵重物品,放在一边,人离开也没有人动。记者晚上睡觉时,照相机就裸放在铺位上,但一觉醒来,还在原位置。

  为本趟列车争名次

  虽然1日中午,格尔木发往拉萨一趟客车,但乘坐1日西宁开往拉萨的乘客认为自己这趟列车才是首列进藏的客车,他们提出的理由是,这趟N917次列车,提前向外公开售票,乘客是没有经过筛选的普通乘客,运行时间完全按照本次列车规定的时间运行,而且走完了青藏铁路全程。虽然西宁车站没有任何发车仪式,但乘客非常看重这趟列车,从西宁出发时,纷纷在站台上留影,和乘务员合影。他们使用最频繁的用语是“首趟进藏列车”、“具有纪念意义”。许多记者也特别钟情本次列车,提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首列进藏客车,因此千方百计买到车票,随车采访。其数量,估计占到乘客的半数、约300名。为了采访,他们在车厢里来回跑动,他们停下来就取出笔记本电脑写稿件,下载照片,或向单位传稿。一时间,车厢既是采访现场,又是处理稿件的办公室。一位记者给其报社发回一篇题为《到底哪趟是第一列进藏客车》的稿件,为本次列车争名次。文/图记者金石尚洪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