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白鹤为邻 学府揽灵秀 巧思雕琢 杏坛溢书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9:34 海峡网-厦门日报

  百年名校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建校100周年专号3

  春色满园 正道坦途

  如果说一处建筑是一部电影,徜徉在厦门一中,感觉那美丽典雅的校园便是一部经典影片;如果说一处建筑是一首诗,漫步在厦门一中,感觉那生机勃勃的校园便是一首百年新诗。

  蕴百年精华,创世纪辉煌。走在一中校区内,会觉得这是一个奇迹,在厦门寸土寸金的最繁华的老市区,居然有这样一所闹中取静、传统风格与现代设施达到完美结合的校区:有山水花木之灵秀、有园林亭台好读书,有知识长廊文史哲,有艺术广场展风采;集人文性、实用性、艺术性、生态性和前瞻性于一体。

  台湾著名建筑学家汉宝德说过,“建筑是技术、艺术与人生的综合。它忠实地记录着当时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中国的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建筑。”

  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园建筑和建设是学校文化的承载者。穿行在厦门一中,我们是如此清晰地触摸到了这所百年名校对自己独特办学理念的始终坚守、不断传承与不倦的创新。

  这是一处美丽的花园,它有山之清秀,有树之阴凉,有花之神韵,有亭台石凳好读书,有园林小景好休闲,赏心悦目,四季如春;

  这是一所探索求知的学园,它将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浑厚的文化底蕴融为一体,努力营造一种激发学生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

  这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乐园,在这里,歌声、笑声、跃动的身影汇成一幅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画面,学生在这里开心学习、快乐成长……这就是厦门一中。

  菁菁校园,人文荟萃。从白鹤岭鸟瞰厦门一中老校园,各幢教学楼在校园中的排列错落有致。其中有1953年建的“五三”楼、1954年建的“五四”楼、1957年建的“五七”楼……它们走过了几十年的沧桑历史,至今仍呈现勃勃生机,别具一格的楼名辉映着一中的过去与现在。而掩映于绿树丛中的振万教学楼、办公楼、化学楼、物理楼、综合楼、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楼等现代建筑错落有致,塑胶跑道和绿茵草坪的运动场气势恢弘而典雅……优美的环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悠远的历史传统和浓厚的书香气息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并由他们一代代传承着。

  现代教育对教学设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学校要发展,校区也需要扩大。一中新校区的建设,则汲取百年名校的人文理念,在建筑语言上,既继承老校区的轴线对称,红瓦坡屋面、清水砖墙等风格,又在传承中创新,充满现代气息。

  从现五中的校本部、六中、七中、同文中学分校区到现在规模完备设施一流的新校区,黄种祥老校长在回顾一中走过的百年历史沧桑时感慨万千。他说,一中的优良传统是一脉相传的,那就是崇尚一流,追求卓越,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会站在时代的前端。

  

白鹤为邻学府揽灵秀

  红墙绿树掩映下的厦门一中老校区。

  

白鹤为邻学府揽灵秀

  厦门一中新校区养德艺术馆。

  

白鹤为邻学府揽灵秀

  厦门一中新校区学生公寓致远楼。

  

白鹤为邻学府揽灵秀

  厦门一中新校区学生公寓行健楼。

  

白鹤为邻学府揽灵秀

  厦门一中新校区学生公寓厚德楼。

  

白鹤为邻学府揽灵秀

  厦门一中新校区的图书馆。

  

白鹤为邻学府揽灵秀

  厦门一中新校区内的老厦门二十四景之一的白鹤亭。

  历史一中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创建于1906年,当时称厦门中学堂。厦门中学堂前身是清朝年间创立的玉屏书院,建于1751年,为厦门的文脉之源。1912年改名思明中学。1917年春收归省立,称省立十三中。1929年改称省立厦门中学(简称省中),1937年秋停办,1946年9月复办。1946年3月,厦门市立中学创办(简称市中)。1951年2月省中和市中合并,称厦门第一中学。1953年定为省重点中学。并选定厦门市区东部白鹤岭南坡建筑校舍。一中旧校区校园面积62318平方米。

  数字一中

  

白鹤为邻学府揽灵秀

  厦门一中新老校区鸟瞰图,占地127318平方米。

  一中新校区占地6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4700平方米,其中新建72500平方米,改造旧建筑物8200平方米,新建学生公寓14000平方米。新校区总计11幢建筑物。

  新区风采

  入口处设计独具匠心

  一进校门,是一条宽达20米的校园主干道,拾级而上,步步登高,曲直相承,连绵不断,富有节奏感。主干道的延伸完成校园环境由外围到内部,由“闹”到“静”的过渡,使教学区保持舒适、宁静的氛围。校门之外一片喧闹,校园内则一片温馨幽雅。主干道的右侧是12层的行政楼,拥有分别可容纳1100人、330人、160人及118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广场左侧的新教学楼共有80间教室,每间80平方米。同时在每层都有一间120平方米的阶梯教室,宽敞明亮,充满现代气息。

  知识长廊贯穿校园

  走进新校区,会发现每座楼都有一个古雅的名字,原来,教学楼的命名都取自于诗经、论语、孟子、大学、易经,例如,行政楼取名为“景行”,就是取自于诗经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间学术报告厅分别取名为博观厅、从善厅、闻韶厅、思齐厅。新校区内有一条曲直相承、3.6米宽的两层“知识长廊”,在那里,同学们可与爱因斯坦、牛顿、毕加索对话,与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零距离”交流;从指南针、地动仪等古人的智慧中,激发自己发明创造的灵感。长廊遮阳挡雨,沿着大台阶沿山盘延,曲径通幽,连接起校内几乎所有建筑。

  校中桃源白鹤亭

  新校区的制高点是白鹤亭,据说是厦门市的老二十四景之一。它坐落在艺术区内,是同学写生练艺的好地方,又是生物实验基地,近日还在这里发现了数群罕见的野生灵芝。校方将在此规划建设一个蝴蝶生态园,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山形地貌,曲径通幽,山石点缀,花草映衬,蝶舞翩跹,使它成为学校美丽的后花园。此外,在这将依山就势建设一个独一无二的攀岩区。只要你够胆,充满刺激、惊险又安全的攀岩活动,将让你痛快淋漓地过把冒险者的瘾,尽情地体验“怕并快乐着”。

  文体馆特设恒温游泳池

  新校区的400米塑胶跑道将是长轴南北朝向,标准的田径场。设计者巧妙地利用高差8.5米的地形,把运动场一半架空。在运动场的下面是可容纳2000人同时用餐的食堂,餐台分别长达60米和45米,可同时容纳2000人同时进餐,届时将有两家知名餐饮企业进驻。在食堂旁边,还预留了100个汽车位及2500个自行车位的停车场。

  建筑面积达8500平方米,体量巨大的文体馆拥有两个标准的室内篮球馆、乒乓球馆等。专设一个50×21米的室内恒温标准游泳池,使用的是世界一流西班牙亚士图热泵,设施非常先进,让爱好游泳的同学尽情地享受畅游碧波带来的身心愉悦感受。

  学生公寓现代化

  学校有学生公寓三座:致远楼、厚德楼、行健楼。三座公寓楼总建筑面积为22200平方米。可住学生1600-2000人。设计标准分为二人间、四人间和六人间。室内配置均为:衣柜、书桌、空调、电话、宽带接口、热水器、独立卫生间、独立洗衣房和独立阳台。每间公寓都配有安全报警系统。

  公寓色彩以白色为主,局部为绛红面砖,总体色彩明朗大方。内部结构和配置方案参考了其他名校包括大学的学生宿舍,借鉴了其优点,并改进了不足。内部装修全部使用环保材料,入住前全部经专业的环境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安全严密有保障

  在几所一级达标学校同时扩建的新校区当中,惟有一中的新校区坐落在老城区,位于城市主干道文园路一侧。为此市政府专门在一中新校区的校门边,新建一条横穿文园路的地下通道,保障进出校园的学生安全,以解除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新校区布置了十分严密的安防监控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为学校的安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保障。

  教学装备高科技

  新校区的网络遍布全校,共有3000多个节点。校园内的网络中心处理能力可达万兆,上千台电脑可以实现无阻碍交互信息。每间教室都配置了齐全的多媒体设备,学术报告厅内装备了无线的网络系统及一流的音视频设备、灯光设备。

  新校区配备了课程改革所需要的各种活动室,如电子实验室、机械实验室、制图室、机器人工作室、学生电视台、学生网站、奥赛训练基地等。值得一提的是,艺术楼还设置了大录音棚,配有先进的录音设备,可为学生们圆“歌星”梦想。

  人文关怀体现在每个细节

  创造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教学环境,是新校区的一大亮点。

  新校区处处体现了人文关怀。直饮水送到每间教室外边,教室内四块可升降黑板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新校区的课桌椅,充分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增加了挂雨伞和水壶的钩子,此外,在教室后面还为每位学生设立了书柜和存放拖把的贮物柜。为了让学生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学生公寓还设置了超大阳台,并为学生提供24小时热水淋浴。

  教师眼中的一中

  “五三”楼怀想

  刘黎晖

  绿阴葱茏中的“五三”楼是厦门一中的老校舍,两层,二十一间教室。

  “五三”楼奠基兴建于1953年。当时,刚解放的厦门人民拥有了自己的雄伟的中学校舍。“五三”楼坐北朝南,大而长的花岗岩石做墙基,红色清丽的清水砖做墙体,端端正正的砖缝匀称而严谨。灰色质朴的水泥瓦庄重且诚实。“五三”楼面对着大操场,遥望着万石岩山峰,风风雨雨经历了五十多个年头。

  在共和国百业待兴的年代,一中学子在这里点着煤油灯,擎着蓖麻油火把夜夜苦读,立志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而共青团则用一锄一镐开出自己骄傲的共青团跑道。那时“五三”楼后的山冈还是一片战壕和掩体,满山的桑树是防空的好去处。1958年炮战时,金门打来的一发炮弹曾炸落在五三楼前的石头上。当战争的硝烟逐渐消失,“五三”楼的中厅成为学校开年段大会的场所。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五三”楼被重新修缮。1996年,“五三”楼的清水砖墙被油漆一新,砖缝用黑漆勾勒,古老建筑物显得格外娇媚。为迎接一中100年华诞,“五三”楼不久前又经历了一次修缮。

  我想,一栋楼可以成为历史,而不会成为历史的是一所百年名校的执著和追求。

  (本文作者为一中校友,总务处老员工。)

  学子眼中的一中

  难忘那一景:

  振万楼前的喷水池

  爬上石阶,走进振万教学楼。一楼有个喷水池,印象中没见过它喷水,但那里却散落着许多最初的美好。我们曾因为某男生欲模拟“飞越黄河”却掉下水池,只好灰溜溜回家换衣服而捧腹大笑;也曾为了偷懒把垃圾倒进喷水池里,却被抓个正着,而被罚拖了两个礼拜的地。总想,也许正是总有这么一群幼稚天真的孩子,百年的母校才总有那样的生机与活力;而在母校宽容温暖的怀抱里,那些幼稚的孩子开始成长。

  ——方宁

  难忘那一刻:

  师生博饼大家同乐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的骰子总是让人备感亲切,家人团坐博饼的场面更是让人备感温馨。但很不凑巧,住学校两年,我们与明月的两次相遇全不在双休日。于是我们只能眼巴巴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没想到宿舍阿姨带着学校领导和年级老师叩响了宿舍的门,笑容满面,手中全是丰富的奖品,他们手中的大碗公和骰子更是让我们的情绪一触即发。节庆的喜庆气氛瞬时爆发。老师们抛开平日在学校中的拘谨,与我们博饼同乐乐。那一夜,师生无界限。和着骰子声的欢声笑语暖和了我们思家的心情。

  ——徐莉莉

  难忘那一事:

  舍友送我生日蛋糕

  我来自农村,性格比较内向。刚入校时,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感到很孤单,常常独自在校园内徘徊,很多同学便经常鼓励我。我以前在家里从没有过过生日,没想到生日那一天,舍友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为我买了个生日蛋糕,一起给我庆祝生日。在我走进宿舍时,看到舍友们一张张的笑脸和那个生日蛋糕,我真的非常感动,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的。我现在变得挺善于交流,性格十分开朗,感觉校园就是自己的家。

  ——陈节约

  难忘那一情:

  生管老师像母亲一样

  原来我挺怕寄宿的,因为身体不太好,经常胃痛。这三年在一中我感受到了很多同学老师的关怀,真觉得跟在家里似的。学校生管的老师经常帮我拿药,晚上很晚了还跑过来关心我的病情,老师像母亲一样,我们什么时候回家什么时候到学校她都会打电话通知家长。学校有“红旗宿舍”评选,每个宿舍都很积极,还选出不少优秀舍长呢。老师还经常来关心寄宿生的学习休息情况,学校还专门为我们寄宿生设立了奖学金。大家都很自觉,同学间也互相鼓励。宿舍间同学的感情也很好。这里气氛很好,后来寄宿的同学都很快融入到这个环境里来。我不知道以后到了大学寄宿,还能不能碰到这样好的同学和这么上进团结的宿舍。

  ——梁惠玲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赵 琳 通 讯 员 邱秀华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姚 凡 通 讯 员 谢宏毅 纪亚添(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