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反映民意的口号才有生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9:47 南方日报

  直言

  周志坤

  近日,在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所在地上海,有关部门在党的八十五岁生日纪念活动中,特意在商业繁华的徐汇区布置了立体的宣传图画:临街的宽大阶梯上,八十五颗彩色红五

星在闪烁,巨大的党徽和一大会址图案,以及象征着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一盆盆向日葵……其美丽和新颖的创意吸引着人们驻足观赏。对这一既有浓郁政治色彩又美轮美奂的制作,有学者颇为赞誉,认为这改变了过去常见的挂政治标语和口号做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按照习惯做法和有关规定,每逢重大节日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有条件的单位都要张挂标语、口号,以示庆祝和进行宣传动员。如今,上海一改旧貌,以“情”、以“景”动人,可谓别出心裁,也正合乎时宜。

  长期以来,政治口号化所导致的形式主义、政策执行运动化,已成为官僚主义“病灶”。近年来,我国号召要建设“节约型社会”,然而诸如“泼酒节”、“啤酒喷泉”、数十万元的“满汉全席”、重达数吨的巨型月饼等夸富斗奇之为,却随着“厉行节约”的口号声频频曝光,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此外,某些地区的“该流不流,扒房牵牛”之类可谓强奸民意的口号,更是损害了政治活动的严肃性,又怎么可能真正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呢?

  我们必须注意到,二十多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改革,已使中国由“政治挂帅”的一元社会转型为经济、文化、政治、娱乐等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公民的知识判断能力、政治参与能力也相对成长起来,政治活动要想获得当代知识性公民的关注,就不可再仅仅简单地以某种标语或者口号来宣扬。

  口号、标语都是政治活动必然的衍生物,古今中外皆然。因之,标语、口号的合法性及其政治功能,不宜完全否定。但要想真正达到张扬政治活动之意义、价值与目的,标语和口号就应当体现真实的民意。诸如“变法自强”、“振兴中华”、“实业救国”、“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平等”、“民主”等政治口号,之所以能够成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政治强音或普世价值,莫不是因为发出了百姓内心的声音,并在政治实践中得到切实履行。以是观之,当代中国,政治口号的提出和实现,不妨以最大的民意来提炼和执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