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避暑 (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9:47 南方日报

  今古齐观

  入夏以来,除了开头连绵不断的雨,广州的气温一直在不断攀升。上一周,广州市的用电连续5天挂出红色预警信号,用电负荷创了历史新高;其中,空调用电占了总负荷的三成多。空调,是现代人避暑的主要设施,那么,在各方面条件远远不及的古代,人们该怎样度过难耐的酷暑呢?

  五代时王仁裕留下一本《开元天宝遗事》,说杨贵妃不仅在冬天天冷的时候“泪结为红冰”,而且在夏天天热的时候还流“红汗”——可能是化妆品质量马马虎虎的缘故吧。“环肥燕瘦”,杨贵妃的胖众所周知;因为胖,也就更怕热,为此她“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光靠扇扇子肯定不济事,这在我们今天不难体会,因此杨贵妃“犹不解其热”几乎是必然的。正因为脸上抹了东西,而且不少,所以她出的汗“红腻而多香”,用手绢擦一下,“其色如桃红也”。

  《开》书里也有好几则关于避暑的记载。当然,说的都是王公贵族,非关普通百姓。《广志绎》载,南朝刘宋时“造华林园在盛暑”,何尚之“谏宜休息”,那混蛋皇帝却说:“小人常自曝背,不足为劳。”根据《宋书》的明确纪年,此事发生在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是宋文帝刘义隆时代。那一年他还在都城南京改造了玄武湖,“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仙”,正是因为尚之的固谏而止,但盛暑施工则显然没有听进去。辩证地看,这似乎也怪不得刘义隆,盛夏高温时建筑工地禁止室外作业,还是近两年才有的“人本”之事,不少工地还不能执行呢,哪能苛求一个1500多年前的封建皇帝?但刘义隆的那句话,说得太没人味儿。

  《开》书说元宝家有一个皮扇子,“每酷暑宴客,即以此扇置于座前,使新水洒之,则飒然生风”。于是乎,“巡酒之间,客有寒色,遂命撤去”。这跟今天的空调差不多了。此等宝物叫做“龙皮扇子”,连贵为皇帝的唐玄宗都没有,因此还“曾差中使去取看,爱而不受”,喜欢归喜欢,并未利用权力据为己有。惟其如此,亦以其工作原理、产生的功效神奇如此,使人疑心此乃子虚乌有之物,幻想而已。真正想要避暑,还得借助“现实”的手段。于是我们更多地看到,用冰避暑。杨国忠家族的人“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席间”。这样,“座客虽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挟纩(披着棉衣)者”。当然,他们不仅在请客的时候如此,这伙人因为素好“以奸媚结识朝士”,还把冰当成礼物到处馈送。这时候,他们要把冰装饰一下,“镂为凤兽之形,或饰以金环彩带置之雕盘中,送与王公大臣”。据说,“惟张九龄不受此惠”。

  从杨贵妃也要扇扇子降温来看,这种“冰山”在当时也跟宝物差不了多少。弄不来“冰山”但是有钱的那些富家子弟,也有他们的避暑方法。“每至暑伏中,各于林亭内植画柱,以锦绮结为凉棚,设坐具”,而且,还“召长安名妓间坐”。大家轮流作东,“递相延请,为避暑之会”,乃至“时人无不爱羡也”。这种避暑,充其量是遮阳、利用自然风而已,时人爱羡,恐怕主要是羡慕“长安名妓间坐”;再一层,是羡慕他们在暑天可以啥都不干,专门避暑吧。

  杨家以“冰山”为笼络工具之一种,时人亦曾喻之为“冰山”,当然那是引申了另外一层含义。杨国忠权倾天下之时,“四方之士争诣其门”。独独有个进士叫张彖的不来这一套,“人有劝令修谒国忠可图显荣”,张彖说:“尔辈以谓杨公之势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尔。”安如泰山,形容的是安稳牢固,不可动摇。冰山呢?形状可能也很高大,但是太阳一出来就融化了。别说一座孤零零的冰山了,最近十来年,因为全球变暖越来越严重,南极那么寒冷的地方,冰山的高度也在急剧下降。张彖说那话,显然是预见到了杨国忠的垮台。

  文/田东江画/赵晓苏

  图:

  寒气袭人,取披肩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