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人为“李逵”,我为“李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9:54 正义网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日前表示,近年来,国外在中国申请专利数量增长迅速,而且绝大多数发明专利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统计显示,2005年申请中国专利列前10位的国家中,日本、美国分别以36221件、20395件位居前两位,同比分别增长了19%、26%,位居第三位的韩国、第五位的荷兰和第八位的意大利,其同比增幅更是接近40%。(《北京晨报》7月2日)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的“常规武器”,更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法宝。可以说,专利就是“技术力”、“市场力”的体现,是一条通往“财力”的光明大道。多年来,对知识产权保护认识的不足,严重阻碍着我国企业的发展。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99%的企业都没有申请专利。专利的缺失,不啻为在市场肉搏战中自废武功。长此以往,人为“李逵”,我为“李鬼”,落得个受气、挨打的被动局面。

  以前,在国内市场较为封闭的状况下,众多企业都没有什么专利意识,再加上制假造假问题严重,即便是有专利也没保护,国内企业乱战一气,倒也“蓬勃”发展起来。现在,“乱中取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李鬼”驱赶“李逵”的法律成本越来越高,做“李逵”不做“李鬼”,也就应当成为国内企业的明智选择。特别是,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步伐的加快,“李鬼”的日子更是一天难似一天,当初依靠制假售假的“暴富神话”,终究已经趋于被法律所淘汰。

  国外在中国申请专利增长迅速,大规模上演“鬼子进村”,正在抢占国内市场的“专利制高点”,进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当此之时,国内一些企业如果继续抱残守缺,象温水中煮熟的青蛙一样,迟早会发现自己的“奶酪”被人家“动”完了。在自家的后院里头尚且挨打,甚至沦为几无还手之力的田地,还谈何参与国际竞争的“远大前程”?在这方面,国内企业所遭遇的著名的“DVD专利风波”,早已经为我们诠释得淋漓尽致了。

  可喜的是,近几年来中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增长,“十五”期间的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2.8%,授权量年均增长15.2%,专利的实施率也逐步提高。这说明,尝到了当“李逵”甜头的国内企业,正在迅速加强自己的内力修炼,不再甘愿扮演“李鬼”的可悲角色。但愿,“人为‘李逵’,我为‘李鬼’”的局面,尽早成为我们这个新兴市场的“陈年旧事”。

作者:宣华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