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名人委员能享受“超国民待遇”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0:02 正义网-检察日报

  今年“两会”期间,有一则关于名人的“花絮”——现在已是旧闻了,尽管是旧闻,但当时闹得很是沸沸扬扬,现在也时常被人提起,皆因为这个“旧闻”反映了一个大问题,一个至今还是问题的问题。巩俐委员因为要去拍戏而两年没参加应该出席的全国政协会议。网上一度传布文友刘绍楹先生关于吁请巩俐“请辞”的帖子,报上也见到类似的声音。理由是充分而公允的:你是委员,来参政议政,不仅是你的光荣,而且是你的责任,你不能一再请假;若要请假,你何不向剧组请假?显然,巩俐等委员是将拍电影置于参政议政之上了。这

样的委员应当自己主动请辞。

  更进一步的思路应当是,也许让那么多名人明星们占去代表、委员的席位,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就有一些瑕疵。再向前进一步的思路则是,对这些富人名人们的一些“超国民待遇”到了应当叫停的时候了。

  名人,特别是成了公共人物的名人,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社会新闻,乃至社会热点。这些年,名人、富人们在社会上大出风头,出风头是应该的,人家作出成绩、作出贡献,理当有名有利,这恰是一个社会尊重人、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表现,是一个社会日趋进步与文明的表现。问题在于这种承认和尊重,应当是实事求是的,而不应“带情绪”乃至情绪化。前些年,就不断传出商家“大款”或地方官员给明星赠送价值连城的首饰、土地的事。对于前者,若是大款个人行为,我们不予置评,而后者则明显是个错误,土地乃国家所有,地方官员当然无权拿去“千金买笑”。问题是,这样的故事还不是一例两例。上学可以免试,买地有人奉送,包括“代表”、“委员”这样的肩负着参政议政重任的职责,有时也过于青睐名人、富人了,在其当选后往往还失于监督和管理。其结果往往是,非常神圣的职责、工作,在有些名人、富人眼里也就那么回事,不当一回事,就连一年一度的“年会”,也不见踪影……

  前不久,舆论还揭露一个现象,让人气结。全国政协委员杨魁孚表示:“国内一些城市富人、名人超生日益增多,影响正常的生育秩序和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他建议“采取将名人、富人超生状况纳入诚信评价体系等措施,对此加以监督、遏制”。一点也不错,数年前,笔者就曾经撰文批评有些媒体的怪现象,即廉价地为女明星生二胎三胎欢呼。殊不知,这些个女明星是中国人,即使有的与外国人结婚,她本人也是中国国籍,有的还是代表委员,怎能给其“超国民待遇”?去年媒体大张旗鼓呼唤“天下名山不是富人后花园”,矛头直指名人、富人抢占风景名胜的丑恶现象。笔者就曾以此为题在报纸上写过文章,亦颇有反响。现在想想,这“后花园”之类,还不是“超国民待遇”的直接表现?

  问题在于,千万不要使这类表现习非成是,见惯不惊,成为“集体无意识”,更千万不要使之成为某些官员拍板决策时的“理论依据”!同时,呼吁媒体在名人、富人的宣传上要客观些、冷静些、节制些,不要失控、失态,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上,这些年,媒体的媚富、媚“腕”现象比较严重,当媒体变成了“媚体”之时,社会风气的引领与导向,不发生倾斜才怪,一些官员同富人、名人不“联手”作怪才怪!

  末了,还有两个问题。其一是,前不久一些舆论直指“仇富论”,说,现在有不少人“仇富”,“不利于经济发展”云云。笔者认为,这多半是一种误解或误导。就目前看到的材料来说,假如说,人们有什么仇富,也是“仇”的“为富不仁”,人们骂得狠的是官商沆瀣,权钱携手搞腐败。这样的仇富有何不对?其二,是真的想在此文结束时问一句:那些动辄给富人、名人以“超国民待遇”的当权者,包括有些媒体中人,是否真的与有些名人、富人“联手”谋取了什么私人利益了呢?果真如此,那么,恐怕就不只是一个“超国民待遇”的问题了。

朽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