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江西每年1亿文化资金 启动万千“快乐乡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1:13 新华网

  新华网南昌7月2日专电

  新华社记者吴华国

  在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让江西农民喜出望外的是,江西省决定从并不宽裕的省级财政中每年挤出1个亿的“农民文化消费专项资金”,让他们自己去点演各类精彩的文化节

目,享受乡土文化大餐。

  政府一笔文化资金启动万千“快乐乡村”

  农村文化落后,成为各地新农村建设的一道“硬伤”。而形成这道“硬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手头缺乏足够的文化消费资金。

  为改变这一现状,江西决定从“源头”入手,一改过去文化事业经费层层下拨的做法,由省财政将每年新增的1亿元专项资金,直接下达到县财政部门,同时将资金额度下达到乡镇。

  他们先按每个乡镇平均3万元基本经费安排,剩余资金再按乡镇人口二次分配。在按比例分配资金额度的同时,他们还调查测算出各地一次文艺活动的平均市价,即一场电影约200元,一场中小型演出平均为1500元,据此确定每个乡镇一年中安排文化活动的总量标准为“乡镇每年安排的文艺演出不得少于4场,组织开展的民间特色文化活动每年不得少于2―3次,行政村每年安排的电影放映不得少于6场,其中每场电影为1部故事片和2部科教片。”

  半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做法的确启动了全省万千“快乐乡村”。春节前后,全省各乡镇共组织文艺演出4722场,民间特色文化活动2442次;各行政村共组织放映电影51255场。一场场电影放映、戏曲表演、赛歌舞龙和书画展览,把乡乡村村搞得热气腾腾,各地农民像赶集一样忙着笑着参加各种活动。农民朋友感慨地说:“多年未见这样的热闹场面了。”

  有了消费需求,就有了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

  由于乡村基层组织不仅拥有购买文化产品的专项资金,还拥有选择节目和演出团队的自主权,因此各县文化部门纷纷派出市场调查组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意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演出方案。

  在此基础上,他们一方面组织演员、电影放映员及乡镇文化站站长进行业务培训,一方面组织创作人员集中创作一批反映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鲜活作品,同时抓紧添置相应的服装道具、灯光音响。为了不增加群众负担,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还明确提出全体演职人员严格做到“三不准”,即不准要求乡村派车接送;不准在乡村免费用餐;不准增加农民一分钱负担。

  吉安市泰和县为了提高电影放映质量,县影业公司筹资8万元更新了放映机,购买了16毫米新故事片30余部、科教片40余部,县文化局还投资20多万元添置了一台舞台宣传车,大大提高了演出效果。新干、吉安、万安等县的采茶剧团,则利用自身创作优势,分别推出了《借妻》《阴差阳错》《状元与乞丐》等一批颇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新剧目。在市场竞争中,一些过去撂了挑子、散了队伍的专业文艺团体,今年早早就动手在全县乃至全省范围内物色、招聘新的文艺人才,计划重整旗鼓,夺回“失地”。

  江西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肖向东处长说,按照这一势头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层文化产业必将在江西形成。

  有了看戏和演戏的,活动场所便修葺一新

  农村文化消费专项资金进乡入村,重新点燃了江西省基层干部群众多方筹资新建或改造年久失修的文化设施的热情。

  宜春市靖安县将全县11个一度“停摆”的乡镇文化站普遍整修一新,重新配备了人员和设施;鹰潭市余江县数十万农民自觉将100多家农村宗族祠堂改造成了“农民文化活动中心”;九江市武宁县决定用3年时间,将各乡镇文化站房建设成当地标志性建筑,使之成为广大农民文化、科技、信息交流中心。

  目前,一支支农民腰鼓队、唢呐队、舞龙队等在十里八乡应运而生。上高县泗溪镇的农民版画是当地一绝,但创作经费一直紧张。去年这个镇将9600元专项经费中的5000元用于扶持这一特色文化,春节期间,镇文化站组织农民版画在各村巡回展览吸引了不少人参观、购买,80来人的版画队伍扩展到130人以上,文化站正谋划着将农民版画进一步发展成当地的一个文化产业。

  在赣州市,以村为单位,农民自行组织的“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村已发展到87个。吉安市的农民业余剧团已有76个,以农户为主的文化庭院3000多家。他们忙时务农,闲时走村串户,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文化建设生力军、农林科技传播者。(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