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纪念建党85周年]郑瑁回忆地下工作经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1:22 大华网

  本报讯(记者李晓颦)“那过去了的,便会成为美好的回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届耄耋的郑瑁回忆起当初参加共产党组织的地下工作团经历时,曾经的血雨腥风,如今在她说来就如茶余饭后的笑谈,这位当年的“红小鬼”言谈中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虚加4岁加入共产党

  郑瑁1924年出生在澄海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从小深受思想开明的父亲影响,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小学毕业那年,“卢沟桥事变”爆发,郑瑁即加入由当地共产党组织的“青年抗日联合会”(简称青抗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那时,她还不满13岁,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整天跟着大人东奔西跑,开群众大会,向群众宣传抗日思想,教大伙儿唱抗日救亡革命歌曲《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等等,澄海莱芜沿海的20几个村落,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后又加入国共合作的战地服务团,穿着长出半截的军装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跟着大部队上前线杀敌去。由于她积极靠拢党组织,加上工作表现出色,一年后,也即1938年9月,就在队友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她刚满14周岁。按理,14岁是不够入党条件的,但是,进步心切的她自作主张,在入党申请表上将自己的年龄写成18岁,整整虚报了4岁!不过,由于她办事老练作风踏实,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得多,介绍人根本就没有怀疑她的年龄,就这样被她“蒙混”过关。

  “先生娘”原是地下党

  抗日战争时期,郑瑁一直参加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青抗会”活动,她主要负责澄海区的妇女工作。后来,共产党在潮汕开辟抗日游击区,莲花山是“潮澄饶游击队”的据点,她又参加莲花山工作队,活跃在抗日第一线。在战斗中她同澄海青抗会领袖陈维勤产生了感情,经组织批准结为革命夫妻,并肩领导当地的抗日斗争。国共分裂之后,国民党反动派悬赏500大洋捉拿陈维勤,党组织遂把他们夫妻调往普宁继续从事地下工作,公开的身份是教师。由于夫妻都是教师,郑瑁的人缘又好,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她为“先生娘”,谁也不知道,这位身穿白旗袍、温文尔雅的“先生娘”是个“地下党”。

  1946年,郑瑁夫妇受组织派遣,转移到泰国,负责“韩江纵队联络处”工作,他们的公开身份仍然是教师。1948年,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共产党胜利在望,郑瑁服从组织命令,只身提前回国,准备迎接汕头解放。她寄住在汕头外婆家中,以“侨属”身份做掩护,负责领导汕头地下党第一工作团的工作,这时的她仍然是“先生娘”,不过,是一位靠“侨批”度日的“先生娘”。

  保护汕头迎接大军进城

  郑瑁告诉记者,汕头的共产党组织早在1924年就建立了,历经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地下工作开展得十分艰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汕头的共产党地下组织虽屡遭叛徒出卖、特务破坏等挫折,但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一步步发展壮大,到解放前夕,已有两个工作团和一个情报站,那时候,骑楼下不起眼的老裁缝,马路边满面成灰的卖炭翁,穿街走巷的雨伞匠,都有可能就是“地下党”,这些共产党员冒着随时流血牺牲的危险,矢志不渝地追随革命。国民党反动派溃退之前,丧心病狂地破坏公共设施如电厂、水厂、邮电局、码头等,郑瑁领导下的地下工作团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这些设施不受破坏,迎接汕头解放。

  这一天终于来了。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了!在夹道欢迎解放军进城的百姓人群中,有一位身穿旗袍的“先生娘”,不动声色的脸上有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那是胜利者的微笑。

  (责任编辑:蔡英、郑宇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